如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堂效率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高建花
[导读] 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够了解到国家名山大川的壮丽秀美
        高建花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鸡街中学,云南  文山  663504
        摘要: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够了解到国家名山大川的壮丽秀美,感受到世界各地的人文风光以及自然景观。因此,学好地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开阔学生的眼界和心境,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保护地球、保护大自然的强烈意识。地理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其教学方式也在无形之中产生了一定的变革。但是,在现代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相关教育人员及时整改。本文结合当前形势,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学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提高地理素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效率;实践探究
        由于地理学科在升学考试中所占比重没有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那么大,很多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并没有重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在进行授课的时候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氛围也比较低沉,教师的地理知识传授效率较为低下,学生的学习兴致也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因此,教师必须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重新审视,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提高地理成绩,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
        由于地理并不是初中生的主科科目,很多教师并不重视地理知识的教学,只是为了完成自己教学任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也没有将学生放置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只是在讲台前机械地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想法,没有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快乐。很多学生会因为课堂氛围过于沉闷而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效率十分低下。教师应该针对现有的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极反思,并且要及时同学生进行交流,从多个角度去传授地理知识,变换自己的教学手段,让自己的课堂具有很强的趣味性,重新燃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
        二、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学现状的几点措施
        (一)积极利用教学设备及教学道具
        地理学科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因此,初中阶段开设地理课后,教师需要讲解的第一节课便是帮助学生学会看地图,了解地球的运动方式。学科开设的第一节课是十分重要的,这将决定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第一印象。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运用教具,并结合现代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切实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在第一节课开始之前的课间便将《世界地图》以及《中国地图》挂在教室内,让学生去观察和读图。在上课一开始,教师便可以询问学生能够从两张地图中学到什么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到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帮助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制定教学方案。学生在学习与地球运动方式有关的知识时,教师需要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方式。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生乐研地理知识的兴趣,与此同时,地理学科的教学效率也因此得到明显提高。


        (二)教师应将学生摆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地理作为新的学科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既新奇又陌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在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时候才会没有负担,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切忌实施“填鸭式”教学,因为学生会对此产生强烈的厌恶感。比如,八年级下册的地理教材中,为学生介绍了有关北京这个城市的地理知识。北京作为我们的首都,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很多学生也利用假期的时间到北京去旅游过,并对北京的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在讲述与北京相关的地理知识时,应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发言,将学生置于地理课堂的主体地位,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让学生阐述自己对北京的感受。这样,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够被有效地挖掘出来。
        (三)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
        地理学科涵盖的知识是很广泛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地理知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将知识进行延伸。这种教学理念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的博大精深,并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会主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知识的调查和研究。比如,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材中,为学生讲述了亚洲其他国家的地理特征以及人文风光,并对每个国家的特产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这些知识对初中生来说是很新鲜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具有强烈的探究精神。地理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在进行教案准备的时候要多为学生加入课外知识的展示,及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借此机会全面提升班级学生的学习欲望。每本地理教材的附录还会为学生介绍与地理相关的英文单词知识,教师可以在进行地理知识讲解的时候,为学生介绍有关地理的英语单词所蕴含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将各个学科进行融合,从而完善学生的学习体系。
        (四)教材处理生活化,加深知识理解
        地理课本教材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最多的主要工具。由于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需要照顾到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专家编写组在地理课本教材当中编排具有更高覆盖面的知识点,融合了多方面的知识。面对这些丰富的内容,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机械呆板地按照教材顺序去讲解知识,促进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在探究知识中获得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选取与优化的过程中,可以将生活化目的作为主要的原则与标准。引导学生优先学习课本中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易于理解的地理知识,按照由简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逻辑来安排学习内容。笔者建议地理教师可以从下面两点入手:1、适当调整与修改教材中与生活偏离较大的内容;2、科学合理地选取一些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或是当地的地理文化,将其融入到地理课堂教学当中。
        三、结语
        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星球,从而学会热爱自然、保护地球。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手法,让自己的地理课讲得更具有趣味性。从而提升课堂价值和自身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地理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在生活中用地理的思维看待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民.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20(3):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