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柱
广东省陆丰市东海镇六驿学校,广东 陆丰 51650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精神、普及法律基本常识、了解权利和义务、提高道德素养。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变化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极其重要,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学会感恩、孝顺、尊重、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道德品质对初中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做浅要探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培养 道德素养
道德是协调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道德规范依靠社会舆论和约定俗成的习惯以及个人信仰来支持,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制性,却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因此,初中教育阶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积极科学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解道德素养的深刻内涵
道德素养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原则。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爱国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魂,是青少年所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进程,时代在变迁,科技在进步,爱国却是永恒不变的核心主题。青少年是中国梦的继承者和织梦者,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在青少年形成基本价值观之时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这样才能让他们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此外,集体主义也是初中生必备的道德素养,人是群居动物,个人和集体相互依存,因此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集体荣誉感也是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开展团结协作性质的学习活动来加强他们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二、立足思政课堂教学,把握道德素养的培养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对于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以及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荣誉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引导学生明是非,辨善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课堂教学主阵地,我们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通过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鉴于道德与法治这门科目的性质,教材遣词造句特别讲究,严肃性强、抽象性强,因为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让学生感到课堂枯燥乏味,尤其是像爱国主义情怀这样内涵丰富的抽象性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利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将知识具象化。
其次,采用创设情境法和问题讨论法等课堂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笔者在讲解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课“新时代、新征程”时,先让学生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一段实况录像,学生不仅能产生对伟大祖国肃立起敬心理,老师边看边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带进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征程中。在讲解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我创设了很多日常生活的情境并让学生设身处地去理解爱国主义情怀在这些小案例中的表现:爱护和尊重人民币,不乱丢乱扔也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教育引导学生在参加升国旗礼时一定要庄严行注目礼。
再次,利用对比教学法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善恶能力。在思政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比讨论教学法往往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让学生思考对与错、是与非、黑与白、善与恶就会形成一个基本的认知能力。,例如,笔者曾经给学生讲解并利用多媒体播放这段录像:甲经过学校门口时随手丢垃圾,乙见到有人丢也跟着丢,而丙同学经过时不仅没有跟着丢垃圾反而将垃圾捡起来放入就近的垃圾桶中。这样一则案例简单却发人深省,让学生讨论谁对谁错?甲同学是最初丢垃圾的人,而乙同学的行为虽然有所不同却与甲没有本质区别,这两个同学的做法对校园环境有什么危害?如果垃圾不及时处理,校园卫生状况将会怎么样?假如你是跟着甲同学一起走发现甲同学的这种行为要怎么做?和乙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的丙同学,大家给予掌声鼓励。这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让学生懂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体现一个人道德品质,只有明是非,辨善恶才能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从而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
最后,抓住其它教育契机,促进学生养成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学生贵在细节,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小事情更容易触动学生心灵,更能让学生自觉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从学生生活中抓住教育契机,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一直都提倡学生学会的行为准则,只有让学生形成内心的观念和行为准则并在它的驱使下践行某一道德行为才算具备道德素养的表现,因此道德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而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某些品质就需要学生具备明是非,辨善恶的能力,规范一言一行,以致于内化道德准则从而获得道德品质的培养。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和耐心地引导,注重学生的一言一行,宣传好人好事,并对个别做错事或者具有不良倾向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耐心教育,防范于未然。
总之,关注中学生发展,培育核心素养,是思想品德教师面临的一项重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思品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这一平台的德育功能,在教学中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爱社会主义主义、爱祖国、爱集体、爱家、爱自己,在逐渐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树立良好道德行为规范,培养道德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3]陈玉兰.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渗透道德教育[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6
[4]王效君.以“知、行、情”贯彻初中政治思想道德教育[J].考试与评价,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