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翠 杨永芳 高霞
会东县第三小学,四川凉山615200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还会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从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入手,通过分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进而找出一些能有效进行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一、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
1.学生人数较多,难以管理
从国家义务教育政策正式实施至今,几乎所有的适龄儿童都可以进入当地的小学学习,因而每个班级人数较多的现象是十分常见的,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老师少、学生多,作为一名班主任,一个人要负责全班几十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日常的琐碎事务更是要面面俱到。并且,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调皮玩闹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天性,这就使得班主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不是少数,而是多个问题并存,因而班主任就更难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了。
2.工作面较广,工作负担重
班级管理所指向的对象是学生,而这些管理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的工作量比起任课教师而言是更大的。任课教师负责的是自己学科内的教学工作,对于学科之外以及学生日常生活涉及较少,而班主任不仅要做好自己教学方面的工作,还要关注学生在其他学科方面的均衡发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班主任也需要和学生家长保持联系,要对学生课内课外的成长进行了解,以便根据学生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班级管理策略,把握班级管理的重点。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探讨
1.促进班级学习效率提升
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班级环境,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能够更好地遵守班级公约,听从教师的安排,这样班级形成良好的秩序,在课堂上教学进度就会加快,教学质量也会有效地提升。同时,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况,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规范开展,提高班级的学习效率。例如,班主任定期开展班会,使学生形成一个积极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在班级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就能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共同的提升学习质量,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2.促进良好班级风气的形成
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这样可以建立稳定有序的班级秩序,确保班级环境的稳定和谐,同时,学生在班级中能够更好地学习,有一个和谐的环境,也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
3.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在小学阶段不仅要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更要锻炼学生全方面的能力,包括与人相处能沟通交流、口语表达等,在班级管理开展的过程中,使学生担任一定的职务,按照不同的小组来分配任务,这样学生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就会学会一些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存在众多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提出策略,进行班级管理效果优化。
1.班级管理内容过于片面
在当前的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发现管理的内容过于繁杂,不仅要开展教学工作,还要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落实,导致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增大,而无法集中对班级管理进行优化,会忽略一些问题。
2.班级管理方式单一
由于当前的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较重,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纪律意识,会违反我们课堂的规定,要利用规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在一些实际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往往是进行学生体罚或者是批评,这种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同时,会给学生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例如,班级中某位同学上课老是打扰其他同学学习,交头接耳,与其他同学讲话,影响课堂纪律,有些班主任会直接当着众多同学的面来进行批评、责骂学生,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学习心理,同时伤害了学生的自尊。
四、小学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
1.优化班级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班级凝聚力
小学班主任如果想要班级正常运转,建立班级管理队伍必不可少。传统方式是班主任选择成绩良好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并由他们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管理。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混乱的情况经常出现,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服从成绩良好的学生管束。此外,成绩优秀的学生还会因为班主任的重用变得骄傲,学习差的学生逐渐落后,对学习失去信心。针对此种情况,班主任在建立管理队伍时一定要做到创新。
如自荐方式、推荐方式、投票方式等,同时还要遵循以品德为主,成绩好坏为辅的原则。这样通过民主的方式建立管理班级的队伍,学生会听从班干部的管理。第一,当班主任新接手一个班级时,应该先请教此班级原来的班主任,了解每名学生的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管理队伍,最后在公布管理者名单的时候说明理由。第二,每任管理人员只能工作一个月,然后再通过班级选举的方式重新对管理队伍进行选拔和组建。第三,小学班主任每时每刻都要对管理队伍的日常管理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发现管理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进而使班级管理更高效。
2.促进形成健康的班级风气
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班级风气的管理,形成健康的班级风气,有利于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1)遵守纪律,促进教学活动开展。教师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要使学生对纪律遵守,履行班级公约,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使教学活动有秩序地开展。例如,我们可以实行“积分制”,在每周对学生的积分进行累积,遵守纪律的学生将获得积分,最后可以用积分来向教师换取一份礼物,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遵守纪律,融入到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纪律,同时,对于违反班级纪律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批评。
2)培养学生形成文明意识和文明礼貌的习惯。教师要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规范,给学生树立榜样,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例如,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说脏话骂人,用语不规范,我们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让他们知道言行举止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以及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教室给学生做好榜样,引导学生能够进行言行举止的规范。
3)最后要帮助学生形成讲文明健康卫生的习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一些细菌的抵抗能力较差,形成了不健康不卫生的习惯,可能会导致学生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影响学生的发展,所以培养良好的班级风气,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习惯。比如,在每周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定期对学生的个人卫生进行检查,以及保持集体卫生整洁,使学生能够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
3.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实现“学校———家庭”双保障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更好地成长,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应该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不影响学生的前提下,及时沟通和交流,在学生需要时提供帮助和建议,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学校——家庭”双保障机制。
结束语:
对小学班级管理经验进行总结,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提升班级管理效果。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不断创新管理手段,更新管理观念,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学服务,保证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磊,孙明霞.小学班级管理实践经验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7):38.
[2]王秀艳.小学班级管理实践经验之点滴[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