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清
廉江市第三小学, 广东 湛江 524400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心智发育并不成熟,对于外界各类事物的判断通常都停留在主观意识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和意识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学生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促使小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小学在教学框架中属于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不但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并且对于学生后期各个阶段能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接班人,所以国家要想保证良好的发展那么就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提升小学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促进民众整体道德素养的提升。这篇文章主要围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以及班主任展开全面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小学德育教育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问题;对策分析
导言:
就当下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实际情况来说,其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所以会对小学德育工作开展产生一定的限制,并且还会对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小学阶段德育教师务必要针对教学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针对性的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来加以解决。作为班主任要充分结合各方面实际情况来对教学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切实的引用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小学德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1 现阶段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德育工作缺少合力
在实际开展学生德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师需要拥有良好的教学理念,保证教学整体效果。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并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不能保证德育教育的联系性,那么必然会损害到德育教学的整体效率和效果,从而会造成学生道德偏差,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判断事物的能力。例如:班主任教育中都会教育学生如何尊敬师长,如何去关爱别人,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在思想中形成尊老爱幼的意识。但是在家中,因为家人的爱护,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在与家长和长辈进行交流的时候,极易发生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父母如果没有满足孩子的需求,那么就会吵闹不止,这样对于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会造成一定的难度。所以德育教育并非是教师一个人能够完成的,是需要学校、家长共同参与,这样才能保证达到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
1.2 德育观念淡薄,避重就轻现象严重
现如今,全国各个地区的小学教学现状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德育观念较差,为了能够达到相关行政机构制定的教学要求,尽管学校内的德育工作正在全面的开展,但是就实际情况来说,不管是上层管理人员还是一线教师,德育观念表现的较差,德育教学内容往往都只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制定,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对考试相关内容进行讲解,这样就会损害到整个德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学校领导对于这种教学模式表现出了漠不关心的态度,这样就使得教师对德育教育缺少基本的重视。
1.3 德育目标不明确
就现在小学阶段德育教学目标的制定情况来说,其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尽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但是很多的学生并不了解德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德育教学目标的设定较为模糊,阶段划分不清晰,是当前教学中涉及到的重要的问题。
1.4 德育内容单一
德育教育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学效果较差,教学模式不灵活,不能保证往良好的方面发展。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都只是结合教学任务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而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缺少综合考虑,这样对于德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2 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对策
2.1 学校与家长要加强沟通,实现“家校共育”
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所以他们自身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并且各方面依赖性较为突出,所以作为班主任务必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入手来促进德育教学的全面落实。在班主任实际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在讲解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对德育教学的重要性为学生进行传导,促使学生能够对德育教学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运用高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来提升德育教育整体水平。
班主任可以与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也可以利用当前各种电子沟通平台来更加高效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促使家长对学生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只有将学校与家庭德育教育充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家校共育”的目标,才能够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不断发展。其次,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家长会,针对学生在校以及在家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交流,这样才能保证和家长对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以及道德品质情况加以准确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2 德育教育需要积极改进,做到与时俱进,率先垂范
在班主任开展德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学内容务必要与时代发展同步,要切实的运用当下最热门的话题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明确在当代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班主任要利用有效的方式方法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判断事物。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也可以参与到学生小组讨论之中,拉近师生的关系,从而促使学生对德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例如有一次班会,我看见教室地上有很多纸屑,于是弯下身子将纸屑一片片的捡起,学生们看见班主任在捡,也都加入了清理垃圾的行列,教室很快就变干净了,短短几分钟班主任一句话没说,但却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身教”的力量。
2.3 遵循发展规律,明确德育目标
首先,作为班主任的我,需要指导小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目标加以明确,务必要彻底的扭转以往老旧模式的教学理念,促使切实的引用最前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在课堂上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班主任可以利用学生自主讨论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思想品德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更好的理解德育教育的核心目的。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
其次,要制定详细的德育教学目标。德育教育目标从某种层面上能够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德育目标的设定如果存在不切实的情况,那么必然会影响到德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首先,德育目标的设定务必要充分的结合各方面实际情况,形成完善的德育框架。其次,针对德育目标主体,学校出了相关行政机构制定的相关文件之外,学校也可以专门制定校规,班主任也可以制定专门的班规。最后,德育目标的设定需要综合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保证德育教育能够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2.4 明确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
从以往的小学德育教育课程开展情况来看,还需进一步的强化教育时效性,班主任需要加强了解和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思想,并且还需关注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对人才的需要,掌握好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一点可以多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
2.5 建设一套完善的德育评价系统
想要避免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行为,就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德育评价体系,在对学生进行评优时,往往以成绩为主,而且是由班主任一人负责,对德育的评价还是停留在用智育的评价方式,这是不科学的。作为班主任,需要定期的组织各科教师和学生开展班会或者评价会,在班内组织开展合理的评价体系,全方位的展开,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健康发展。
3 结论
小学生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发展,由于小学生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并没有真正养成,因此老师必须要重视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通过学校与家长的积极沟通,实现“家校共育”,同时老师也要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并且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确保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振文.探讨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20-21.
[2]田晓丽.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75-76.
[3]孙磊.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353.
[4]颜晓丽.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6(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