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证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黄胜荣
[导读] 本文立足于小学美术教学角度,分析了保证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黄胜荣
        富宁县剥隘镇中心学校663406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美术教学角度,分析了保证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发重要,因此,对如何保证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特点与要求的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小学教育事业正处于飞速成长的过程中,但是社会上还存在着少数不关注小学教育的现象,一些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些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小学美术是当代学生必须要好好学习的一个基础学科,也是学生在社会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个基本要素。
另外,美术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讲,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阐述与指导,逐步引导学生根据具体实际的问题,展开一定的探究和分析,进而引导学生充分运用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具体来说,小学的美术教学拥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以及创造性。
        基于对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意义的分析与理解,小学美术教学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方位的成长,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就目前的状况来说,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关系着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学生的图像识别能力、审美与欣赏能力、创造与实践能力以及文化、历史、情感的理解能力等。
二、保证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学习美术学科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以现阶段的教学思想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尽量避免采用传统的生硬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评鉴,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启发以及促进,同时推动学生积累相应的美术知识。最大化地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欣赏能力,充分、高效地提升小学美术课堂的实效性与品质,提升学生对美术学科学习的兴趣,保障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始终保持着浓烈的兴趣与好奇感。因而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参与各类的美术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成长。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进行引入,引导学生讲述平常生活学习中所见到的事物以及人物,开展一系列的绘画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将自己所遇到的或者自己很喜欢的事物或者人物画出来,并讲解与阐述自己所创作的画作。教师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创新让学生对画作的内部以及外部进行想象,让他们进行一定的改变,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其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开展“第二课堂"
        在学生学习美术学科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课本中美术知识点的讲解与阐述,还应该进行丰富的、多样化的具体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吃透、理解透,让学生将其与具体实际中的作品相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记忆课堂所讲述的知识点。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课后空余的时间让学生多去观看一些美术展览,通过真实、细致地接触美术作品,让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让学生将其具体的实际生活与相应的美术作品相联结,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小学美术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在学生学习美术学科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拥有良好的教学理念,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使用完善的教学模式,同时还应该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对一些美术作品的内涵与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理解与探索,包括探索其相应的历史故事、创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其所蕴涵着的人物情感等,这样会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不断推动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开展多样性教学活动,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是基础性教学,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尤其是进入中年级阶段后,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可以自主完成手工操作和独立绘画等任务,因此可以采用渗透合作的方法,通过多样性的小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在学习美术时的参与意识,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如可以组织开展手工课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让学生通过雕塑、雕刻和剪裁等提高动手能力,并充分放飞想象。
        在多样化的小组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策略,在分配任务时综合考量小组成员的水平和特长,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如,让想象丰富、对色彩敏感的学生完成上色任务,让绘画基础好的学生完成画稿任务,让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出建议、确立主题等。
        在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加强对其学习过程的关注和重视。当学生在小组互动中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建议时,教师要对其进行鼓励,引导小组将建议和想法实现出来。在小组合作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互相评价和组内评价,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点评,分享学习心得、学习成果和创作灵感。
        如四年级的瓜果蔬菜雕刻就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课堂和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在课前让学生自由选取自己喜欢的瓜果蔬菜,学生热情高涨,课堂表现明显较之前更加活跃,他们围绕着学习目标设定小组活动计划,讨论交流,成员们挑选形态各异、色泽不同的瓜果,用牙签、刻刀进行雕刻。小组合作中有的负责挖,有的负责刻,有的负责做装饰,课堂上非常热闹,课堂纪律也比较好。
结论:总之,要构建小学美术的高效课堂教师的课堂语言与教学方式就要不断优化,提升学生的兴趣与自信,让他们更好地吸收知识,创作出充满想象力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张敏.小学美术课堂与甘肃地域文化的结合教学策略[J].北极光,2019(11):176-177.
[2]张晓云.生活融于小学美术高效课堂中的应用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203.
[3]王敏.基于电子白板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以“星座的联想”一课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21):48-50.
[4]徐丽.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223-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