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武斌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者海镇第一中学校,云南 曲靖 654211
摘要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如何有效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是现阶段初中教育行业需要重视的工作。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以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尝试中,要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主要发挥其指导作用,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和目标,重识读引导,增强学生的美术艺术作品视觉解读能力,注重兴趣激发,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有效性 改进措施
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诞生了一套全新的教学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优异的成绩,还要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全面发展,这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注重初中美术教学,提高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同时,初中美术教师还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重视初中美术课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想象与创新能力等。
1.初中美术教学现状
在初中课程体系中,美术是一门副科,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尴尬位置。受此影响,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有效性普遍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美术课重视程度不够,认为美术课只是课上画一些画,学习效果好坏不重要,很少在美术学科上投入精力,也没有深入地学习,学习收获不多。第二,学校没有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潜力,美术教师进行研讨、交流的机会较少,一些学校现有的美术教学设备满足不了美术教学和开展活动的需要,导致美术课教学水平跟不上现代教学发展步伐,严重降低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后,以上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依然偏低,对此,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使美术教学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兴趣
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够提高艺术素养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实际的课程中,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加美术活动,从而激发自身的艺术潜力,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对于学生的教育是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短时间内很难见到教育的效果。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初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社会理念教育,还应当培养学生的职业理念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初中美术知识是未来学生能够利用的工具,是精神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针对此类情况,初中美术教师应当作为指导者,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认识到丰富知识的重要性,并理解美术知识所带来的精神生活。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前,要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如此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美术知识,提高自身的美术知识储备。
2.2 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
初中教育阶段普遍存在“重文化课、轻美术课”的教学观念,这种教学观念倘若不转变,美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很难得到提升。所以,为了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学校的教师都应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提高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学校应积极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切实践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把美术学科教学摆在与主科相同的位置上,做好美术教学方面的教研活动组织开展、师资团队建设、教学设备建设等工作,为美术教学有效性提升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第二,教师应自觉了解学习新课程标准内容和素质教育内涵,认识到美术课程虽然是副科,但是能增强学生的美术知识、艺术素质,为学生构建一个精神放松平台,让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之余能享受片刻轻松、愉悦,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化课知识。教师要对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有一个深入认识,进而提高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并通过具体工作体现出来,如日常工作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钻研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使美术教学有效性有所提升。
2.3 融合多种元素,培养创新意识
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美术作为一种以视觉感受为主的文化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先加强对学生的识读引导。基于此,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组织设计美术艺术作品鉴赏课,培养学生观察、识别、解读美术艺术作品的能力,使学生的美术视觉解读能力得以增强,进而为更好的美术创作建立前提条件。分析以往的伟大画家,他们都具有思想前进、跨度大、想象力丰富等特点。儒勒.凡尔纳说:“但凡人能想象到的事物,必定有人能将它实现。”由此可知,学生的想象力具有无穷的潜力。初中美术属于艺术类学科,其对于学生的思考、创造力、想象力都具有较高的需求。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时,需要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和流行元素,将多元化的元素进行融合,从而形成全新的绘画形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自然地接受美术课堂上的知识。
2.4 尊重学生个性,完善教学评价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题材的一致性。本身美术艺术具有发散性,其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欣赏同一个绘画作品时,由于不同人的审美观不同,所以学生所创作出的绘画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美术教学时,教师不能统一学生的绘画形式,应当鼓励学生创作,从而塑造具有创作性的学生。我国正推动素质教育政策,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绘画特点和内心的心理变化,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还需要完善教学评价,尊重学个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
结语 初中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美术专业知识、绘画技法与艺术鉴赏等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教学改革内容,融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力;融合多种元素,培养创新意识;尊重学生个性,完善教学评价,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识读引导、兴趣激发、技法点拨,通过各种教学策略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晓磊.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8):251.
[2] 王培.浅析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途径[J].学周刊,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