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桂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青树坪镇大坪中学,湖南 娄底 417701
摘要:所谓体育技能,本质上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技术,又涉及了生理范畴中的体能、机能、功能等。然而,长期以来,初中体育教学明显不受重视,存在课时不足、形式单一、资源稀缺、教法落后等弊病,其教学无法有效地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而提高教学成效是当前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技能
文章从基于“基础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生体育技能、基于“专家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生体育技能、基于“自选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生体育技能、基于“社团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生体育技能四个方面论述了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有效策略。
一、基于“基础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生体育技能
第一,科学指导。如耐力、速度、力量等方面的训练,不仅形式枯燥,且容易使学生发生生理损伤,因此需要体育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在训练开始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讲明动作要领、注意事项,同时监督学生做好热身运动,以预防突发事故发生;在训练开始之后,教师应遵循“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由少到多”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训练强度和力度;在训练结束之后,教师还要做好学生的生理放松、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学生出现意外。
第二,掌握技巧。体育基础训练虽然是“拼身体”,但技巧也是很重要的,若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方法,耐力、速度、力量的训练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语言引导学生理解体育项目的分解步骤,再进行细致的动作示范,要求学生观察、分析,从而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技巧。
第三,合理训练。如耐力、速度、力量等与人体生理机能直接相关的体育训练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任何体育训练都必须强调其自身的合理性。除了周期性训练之外,教师还要从营养学、创伤学等方面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计划。例如,每天按时作息、合理膳食、按照季节变化合理穿衣等,只有将这些内容明确化、细致化,学生才能够主动遵循,并有条不紊地开展体育技能训练。
二、基于“专家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生体育技能
教师被誉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发展能力,完成从“教书匠”到“教育专家”的转型。但是《体育标准》虽然要求破除年级隔阂、技能为纲的传统思维,却并没有向初中体育教师提供明确的技能教学体系,一些体育教育工作者为了实现“创新”,开始在“校本体育课程”范围内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其自身综合素养不足,往往会使体育技能训练陷入混乱、失序的境地,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体育师资队伍培养过程中采用“一专多能”的模式,即体育教师在某一项体育技能方面具有专业性,但在其他方面却相对薄弱。
“专家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所谓“专家”,并非指在体育教育理论、实践方面的“权威人士”,而是在现有初中体育教师队伍中具有“相对性优势”的个体。立足“一专多能”的师资队伍现状,不同体育教师在“一专”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如果本校体育教师在“一专”方面同质化严重,那么学校可以通过“校际联合”的方式,吸收不同体育专业方面的教师构建“轮岗指导”机制,以此实现师资资源共享。“专家教学模式”对于扩展初中学生体育技能范围有积极作用。
三、基于“自选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生体育技能
学生的体育兴趣一经培养起来,教师还要进行持续、有效的维护,这样才能让初中生产生自主、自愿进行体育技能训练的动能。显而易见,初中生对于体育技能的兴趣是什么,不应该由教师决定,因此无论是否搭配“专家型教学模式”,都应该积极实施“自选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选择自由。
“自选教学模式”是一种打破班级组织的体育技能训练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两种途径。其一,以现有体育课程为基础,面向整体初二学生,不同班级的学生在同时上体育课时,教师可以打乱原有的班级组织,让学生根据所选的体育技能兴趣项目展开训练,当然这种组织方式应以不影响正常体育教学任务为前提,需要体育教师之间做好协调工作,还要全面统筹教学资源、活动空间等限制条件。其二,以课外体育活动为基础。虽然名为课外,但仍然在正常教学秩序之内,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习课的时间段,组织学生进行自选体育技能教学,这一过程同样需要教师进行协调,但有所不同的是,体育教师需要协调的对象是文化课教师。
四、基于“社团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生体育技能
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社团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训练的意识。同时,“社团教学模式”是一种完全独立于学校教育工作之外的形式,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能力。在这一前提下,体育教师的身份也转变为“教练员”,自身在体育专业方面的特长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来。例如,教师在体育师范专业学的是传统武术,他们就可以通过“社团教学模式”为学生系统地传授传统武术的理论、技巧,帮助学生学会、学精,为打造学校“特色体育”奠定良好基础。
“社团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初中生体育技能的价值不止于此,基于该模式对体育技能筛选的自主性,体育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走向社会、深入民间,充分发掘我国传统民间体育运动,形成学校体育教学与民间体育项目的有效融合,特别是一些地域文化色彩浓重的民间体育项目,如杂技、龙舟、武术等,这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学生体育技能得到提升的同时,也满足了“体育+德育”的双重培养要求,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身为体育教师更应该树立正确理念、创新教育方法,为有效提高初中生体育技能提供可行性策略。本文提出了四种有效教学模式,涵盖了体育基础训练、体育兴趣培养、体育师资完善、体育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以上四种模式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均能够对初中生体育技能的提高发挥正向推动效应。
参考文献:
[1]苏金庆.对中学生学习体育技能过程中表现曲线的研究[J].田径,2020(6):17-18.
[2]温志伟.酝酿效应在体育技能学习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9(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