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上的感恩教育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徐惠
[导读]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是众所皆知的道理,不可想象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会爱家乡,连家乡都不爱的人会爱祖国。
        徐惠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宝工中学, 陕西   宝鸡  721001
        摘要: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是众所皆知的道理,不可想象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会爱家乡,连家乡都不爱的人会爱祖国。今天,我们的学生大手大脚花父母亲的血汗钱,对父母的馈赠从不言谢,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赠与;对朋友的帮助少有道谢,觉得理所应当的援助。长久以来,许多家长一直抱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思想,认为“为孩子们付出只求其好”,不图孩子们的回报与感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样做可能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道德教育中的不完善之处。把感恩思想和感恩行动伸入他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则不失为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学会感恩,它可以涤荡内心所有积怨,心底无私天地宽,予人快乐,给己幸福。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存在的问题
        1.这学期我校结合区局的有关文件精神把感恩教育纳入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个班都以此内容开展了主题班会活动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也抓住这次机会在历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的渗透,使之与历史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感恩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而课堂是学生精神洗礼、灵魂净化、心灵碰撞的重要场所之一,这是一个十分独特的互动平台。
        2.新课标把传统的思想教育目标拓宽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内涵覆盖了思想、观念、情感、兴趣、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初中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人文主义精神;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主题活动,对学生加强认识,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二、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1.比如我在对九年级复习“左宗棠收复新疆、西藏问题、一国两制”时,进行了感祖国之恩——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到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复习“列强的侵略”这一问题时讲述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内容让学生知道香港是如何被英国殖民者一点一点割占的。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形成认识: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统一不仅使中华民族历史前后相接.而且使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延续性是世界文明史上独有的。对于历史上的分裂应持全面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既要看到其危害,又不能忽视分裂时期客观上存在的有利于统一的积极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自觉拥护党的有关方针、政策,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一切分裂势力和行为。
        2.感自然之恩——敬畏自然、珍惜生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建设美丽家园。隋朝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在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并且创制筒车、曲辕犁等发展农业牛产。

实现天蓝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现在这个历史时期,我们要提倡的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相互促动,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体会革命精神,从中得出感悟
        还有比如讲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可联系到感社会之恩——和谐社会的相关内容。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真诚相待,和谐共处。大而广之,我们要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共同实现“和谐世界”的伟大目标。孔孟儒家提倡“仁”、“仁政”等民本思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开明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以民为本,如唐太宗强调“存百姓”的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和谐世界——人类共同的目标。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和谐世界的新主张:“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努力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当代国际旧秩序具有明显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具有极大的不合理性,是形成国际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建设和谐世界,就必须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安全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生态环境恶化、贫困化、人口爆炸、资源匮乏、有组织犯罪、贩毒走私、严重传染性疾病、非法移民等方面。这些问题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提出了新的严重挑战,只有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共同探求有效的应对之策,才能为世界各国人民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园。
        感恩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心底坦荡,胸怀宽广,也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知道感恩,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拥有不凡的气度与智慧。在历史教学中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才能使情感升华为学生创造生命价值的积极体验。去感知祖国之恩,社会之恩,从而在思想上、在行动上报效祖国,回馈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德育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以及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树立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并将德育知识适当的渗透进历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高明华.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方法的实践研究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52.
        [2]孙显章.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农村教育,2019(0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