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覃杏萍
[导读]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
        覃杏萍
        广西玉林市田家炳中学,广西   玉林    537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教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本文主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内涵,对高中历史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全面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效率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在现如今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环节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加强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应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方面。 然而,许多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仍然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作为历史教师应努力研究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缺乏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但还是不乏沿袭旧理念、旧思想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推行系统科学的教学理念,如果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将会抑制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减退,最终影响新教学理念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单一,教师自身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个人能力决定了教学水平。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改善,但一部分教师依旧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面对新知识不加以改革创新,依然照本宣科,学生在课上被动地接受生硬的知识点,产生倦怠的心理。历史课堂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倘若因为教师自身缺乏创新能力而使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是有违教学初衷的。
(三)历史教学缺乏深刻的教育意义
        高中历史内容涵盖古今中外,内容丰富,学习历史能使学生了解人类从无到有的进化过程,以及中华民族在历史交替中所经历的风雨,所付出的血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需要通过历史学习来实现代代相传。历史学习的终极目的是铭记过去,总结经验,促进国家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但是目前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复述与回顾,未能对学生加以引导,发挥以史明鉴的作用。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具备创新意识
        作为历史教师应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首先应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储备及一定理论高度的历史分析能力,才能够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史观分析历史问题,不随便美化或贬低任何一个历史人物,学会全面而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首先,教师应熟练掌握国家进行教育改革的内容,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并且加强注重对于自身精神内涵的培养,利用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达成教学目标。

其次,历史教师在课前教学准备过程中时应充分了解掌握相关的历史史实。只有自身专业知识丰富,才能以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并且将整个历史事件完整地呈现给学生。
        教师的创新思想意识是加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基础。首先,在备课阶段,应重新整合教材,把自己所要讲述的知识进行结构重建,将更加清晰的知识脉展示给学生,以此方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内容。对于所学知识历史背景和意义的把握,可以选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述,要重点探讨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意义。其次,在知识的讲授环节中要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寻找合理的教学策略。
(二)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总是偏爱一些新颖的事物,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讲解教材之外,还可以添加一些其他有趣的元素,让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让学生体验一些新奇的事物,就会增强学生对于物理课堂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讲课时,还可以使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不一样的教学体验。通过一些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图片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更多的学生都愿意跟随教师的节奏。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对于一些讲解中感觉虚无缥缈的知识进行直观地感受,增强学生的理解。在这样丰富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提高,学习的兴趣也能被激发。
(三)改变教学模式
        当前高中历史课堂的教育大多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的模式,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疑问,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最后提出解决办法。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并试着去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遇到问题不逃避,不害怕,才是教育的本质。高中历史教学是将现有知识汇合,通过学习产生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要以主观意识为主,将历史作为客观意识内容来讨论,同时应该具备严谨的教学态度。这是学科教学素养的最佳体现。学生研究相关资料后,了解历史事件发生时的社会背景,挖掘的史料,形成自我意识,引导学生辨别历史真伪,通过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分析与理解,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改进学习评价方式
        以往传统的历史教学,学生的学业成绩是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关键标准。在学校开展的各种考试中都以成绩论英雄,所以大大忽视了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极易使学生将历史知识碎片化。一张简单的试卷不能够完全涵盖全部的历史内容,这种方式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应摒弃这种方式,更加关注学生对于历史本质的把握。可以适当改进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关注过程性评价。 如引导学生关注学术界热点问题,开展历史知识辩论、历史论文撰写等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在立足于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进行强化和提升。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加强自身学习,具备创新意识;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改变教学模式;改进学习评价方式等策略加深学生对历史内涵的感悟和理解,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提升自我修养,实现健康全面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纪敏. 基于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构建[J].中国农村教育 ,2019(18):89.
[2]齐利宇.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 ,2019(21):52-53.
[3]张丽敏. 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4(11):59-60.
[4] 李洋.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J]. 中国校外教育,2019(35):57+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