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李彩容
[导读] 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任课教师在进行完教学行为后
        李彩容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城北初级中学 ,广西  玉林   537000
        摘要: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任课教师在进行完教学行为后,学生可以实现学科知识、学科技能、专业素养及专业能力等的提升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也主要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教育行业的评判标准。初中美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主要指学生在学习完初中美术知识后,能够自主进行绘画,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主要对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绘画知识,从而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以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尝试中,要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主要发挥其指导作用,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和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一、要找准切入点,激发学习动力
        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中素描是主要的教学内容,素描包括形体、质感、明暗、空间感、结构、构图等内容。在初中生刚接触素描时,会凭借着刚开始的动力去学习,但是随着内容的增多,重复的素描内容会让学生觉得美术太枯燥,降低学习兴趣,从而放弃美术的学习。在上面提过,兴趣是学生学习课程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然后选择准确的素描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素描所带来的魅力,感受美术内在的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例如,在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时,学生往往都会有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看起来如此简单,并没有多余的色彩和技巧,却深受世人的喜爱?通过这个问题,我们能感知到学生求知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将其作为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美术画家,讲解他们的绘画技巧和生平事迹,让学生认识到伟大画家所带来的历史贡献,然后再将素描引入到课堂中,告知学生这些伟大画家所学的艺术基础就是素描,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初中生刚接触美术,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美术教学时,应当对其进行多方面的鼓励,对于绘画作品提出针对性的意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绘画技巧的增加。
         二、利用自制教具,强化教学效果
        通过对实际初中美术教学的认知,在练习画画时,学生通常能够将静物画好,但是却不能将石膏像画好。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于绘画的空间感掌握不完全,不能顺畅地衔接不同形体,没有理解复杂形体的绘画技巧。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在美术教学时,需要将自制的道具进行简单化,将复杂的形体和绘画形式转变为简单易懂的绘画技巧,让学生能够理解绘画对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美术教学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绘画技巧,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的事物进行绘画,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例如,在组织学生绘画静态事物时,由于苹果长蒂的地方会有凹陷,学生在画苹果时,往往会忽略这个特征,降低绘画技巧。对此,教师可以将充满气的气球作为模板,然后在画苹果时,将吹起的部位用手指按下去,就形成了苹果的结构,这种真实的结构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苹果的结构,从而引导学生去学习绘画技巧,强化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三、融合多种元素,培养创新意识
        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以往的伟大画家,他们都具有思想前进、跨度大、想象力丰富等特点。儒勒·凡尔纳说:“但凡人能想象到的事物,必定有人能将它实现。”由此可知,学生的想象力具有无穷的潜力。初中美术属于艺术类学科,其对于学生的思考、创造力、想象力都具有较高的需求。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时,需要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和流行元素,将多元化的元素进行融合,从而形成全新的绘画形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自然地接受美术课堂上的知识。
        例如,布歇画作中有四副绘画是以我国传统题材作为主体因素所绘制的美术作品,但是其画作本质还是属于西方美术。我国的国画、水墨画、人物画等传统绘画形式,虽然采用的内容为国外题材,但是其本质还是属于我国传统绘画。在我国古代的绘画中《洛神赋图》具有明显的代表性,其不仅将画家顾恺之的精湛画工展现出来,还能将不同环境中的韵味表达出来,具有一定的连环画形势的特点。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逐渐重视山水画的绘制,这种绘画主要表现形式为青山绿水,并且继承了以往人物画的优点,在通过现代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已经逐渐形成独立自主的绘画形式。中国的绘画具有融合多种元素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四、尊重学生个性,完善教学评价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题材的一致性。本身美术艺术具有发散性,其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欣赏同一个绘画作品时,由于不同人的审美观不同,所以学生所创作出的绘画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美术教学时,教师不能统一学生的绘画形式,应当鼓励学生创作,从而塑造具有创作性的学生。我国正推动素质教育政策,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绘画特点和内心的心理变化,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还需要完善教学评价,尊重学个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课程中,需要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教学改革内容,融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利用自制范画强化教学效果,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利用自制教具,强化教学效果;融合多种元素,培养创新意识;尊重学生个性,完善教学评价,从而实现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冯秋霞.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才智,2019(15).
        [2]赵亮.落实课标实现传承——对初中黑白木刻版画教学的行动研究[C]//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