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黄敏
[导读]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的影响下,人们对德育教育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黄敏
        廉江市第三小学, 广东 湛江 524400
        摘要: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的影响下,人们对德育教育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文化育人其实质就是组织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并且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整个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就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实际情况来说,其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存在的主要根源就是因为教师还没有彻底的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限制,大部分学校和教师对于学生德育教育较为忽视,家长没有对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给予良好的辅助,从而导致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遇到了瓶颈,鉴于此,这篇文章主要围绕文化育人环境下小学德育班主任工作实际情况展开全面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文化育人;小学德育;困境;策略
导言:
        文化育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下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带动下,文化育人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了当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关键基础。文化育人教学理念的切实的运用在推动我国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较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开展德育教育能够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所以,无论是校方还是教师都需要对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给予重点关注,加大力度全面落实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但是就当下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来说,其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加以解决。
1 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
1.1 学校不重视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
        经过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对当下我国小学德育教学发展造成阻碍的最为主要的因素就是应试教育模式,学校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缺少基本的重视,单纯的关注的是学校的升学率,而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十分的忽视,集中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学校对于德育教育课时安排较少。从事德育教育的教师大都是由其他学科兼任,这样就会造成教师在组织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无法保证良好的教学积极性,从而会对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造成一定的限制。其次,学校没有重视各个学科中的德育教学理念的渗透,这样就会导致德育教育形式的单一性,无法保证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
1.2 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有待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工作全面开展的影响下,教师是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执行者,所以教师的道德素质对德育教学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从当前小学德育教学的教师情况来看,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并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标准,很多教师在道德修养方面无法对学生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还有一些教师因为自身专业素质较差,所以对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没有进行全面的理解,这样就无法将德育理念有效的渗透到其他学科教学之中,从而会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造成一定的损害。
1.3 相对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
        当下,我国大部分的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式方法较为单一,缺少基本的创新性。我国很多的教师因为没有彻底的从传统教学理念中摆脱出来,所以在实际开展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还在沿用老旧的教学方法,而这种老旧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实教学的需要了,最终造成了学生不能对教学内容激发兴趣,无法高效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实际组织开展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小学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来组织开展德育教学工作,促进小学德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2 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对策
2.1 学校要重视小学德育教育
        要想保证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能够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那么最为重要的就是学校务必要正确的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学校应当安排专职德育教育教师,并且要对德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定期培训。其次,学校需要为德育教育安排充足的课时,保证德育教育的整体效果。再次,学校应当提升所有教职工的德育教育理念,这样就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之中。例如:我在实际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时候,对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进行深入的挖掘,从而更好的在课堂上将德育教育穿插进来,在保证学生能够全面准确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2 注重教师队伍的道德建设
        站在文化育人的角度上来说,教师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执行者,所以教师的德育修养往往会对小学德育教育的整体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对教师自身德育素养的培养给予重视,这样才能保证教师的行为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教师需要积极的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的充实自身的理论素养,促进小学德育教育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其次,学校需要对教师的师德素质建设工作给予重点关注,利用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以及职业道德,促使教师能够积极的对教学进行优化和创新,促使教学效率和效果的不断提升。
2.3 转变教学理念,丰富德育教学方式
        要想促进我国小学德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最为重要的就是需要我国小学教师彻底的打破以往教学理念的限制,高效的学习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正确的看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我对那些所谓“没问题”的学生,要注意不能一味的只有表扬。“响鼓还得重锤敲,好马也须扬鞭催”,对他们要立足一个“严”字,不能忽视他们的小缺点。因为此类学生的成绩优异,往往被家长、老师喜爱;他们也往往容易产生自满情绪,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容不得别人的批评。如果一味地对他们进行表扬,可能会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就应该细致洞察他们的心理特点,及时适当地进行疏导教育,使他们好上加好。而对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更不应该一味地批评。班主任要善于寻找突破口,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缺少闪光点还可以给他们创造闪光点。例如我任班主任时经常让后进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帮忙发下试卷、或者关下教室风扇等,然后适时在同学面前对他进行表扬,充分地肯定和鼓励他们的进步(即使是极小的),使他们在平等温暖的氛围中,自由愉快地生活、学习,发展、进步。
2.4 注重德育氛围的营造和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学氛围作为一种外在的环境因素,对于小学德育教育的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德育氛围的营造和德育教学情境的创设。首先,教师应通过校园环境及教室环境的优化,来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如在教室墙壁、教学楼走廊张贴名人名言及提示标语,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还可以在布告栏、宣传栏进行德育先进榜样的表彰等,使学生在德育氛围的感染下,自觉的进行社会道德规范的遵守。其次,教师还可以在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德育情境的创设来提高学生对德育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产生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有效的提高小学德育的教学效果。
2.5 学校要动员家长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来
        德育教育工作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就需要秉承持续性和高效性的原则,教师在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相关知识的学习之后,如果不能有效的在课下进行延伸,那么就不会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所以学校和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带动学生家长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之中,使得学生家长能够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并在家庭当中为德育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3 结论
        总之,文化育人理念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提出的新型的教学理念,它不仅有效的强化了教师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有效的丰富了小学德育教育的形式。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在文化育人的视角下,应通过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德育氛围的营造和教育形式的拓展,来有效的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优化。

参考文献:
        [1]魏文祥,魏玖梅,魏萍.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与对策[J].华夏教师,2018(17):95-96.
        [2]郭淑珺.小学德育文化育人实现途径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2017(06):87-88.
        [3]朱晓梅.基于文化育人视域的小学德育发展[J].教书育人,2015(32):35.
        [4]李赐平,杨小玲.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与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4(02):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