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伟
广西玉林市容县容州镇中心学校,广西 玉林 537500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众所周知,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黄金时代。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操,而且能深化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核心素质的培养力。体态律动教学法的整合为学生理解和感知音乐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策略。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应用
节奏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伴奏辅助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结合体态律动,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能力。因此,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发展的特点,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理念,自由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小学生活泼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注意力不集中,这就要求教师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身体做动作,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与师生互动,这也是小学生物种文化的兴趣之一。
在它有利于打破课堂教学模式之前,应该建立起让学生学音乐知识不能跟着老师唱歌,而是可以让学生用身体的节奏感直观地感受到音乐课堂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喜欢音乐课堂,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能够有效提升对音乐的直观感受
小学生的求知欲很强,但由于年纪尚小,所以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存在难度。如果老师一直教授枯燥的理论知识,会让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产生反感。体态律动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够充分的运用肢体语言,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运用肢体语言展示在学生面前,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三)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课程的理解
在小学音乐课程的体态律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充分的学习和体验体态律动音乐知识的机会,并具备一定的掌握音乐旋律的能力。老师用身体语言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基本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身体语言解释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知识和实践能力,使身体节奏教育模式在音乐教育中发挥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演出能力和演出能力。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重视体态律动教学理念丰富音乐课内容
从概念上讲,体态律动可以大致分为两类:静止的和空间的。只有将场运动与空间运动相结合,才能保证音乐课的简单高效,促进小学生的音乐感知。
其中,场所动作有:跳、拍、说、唱等;空间运动有舞蹈、跑步、摇摆等。这些动作很简单但很有价值。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的肢体动作,并将其与有趣的音乐主题相结合,来表达不同的节奏和旋律。当学生有了自己的学习动机,就可以从日常的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音乐才华,跟随老师的教学步骤,进入到体态律动的音乐活动中,发展和提高自己。
许多音乐作品通过体态律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价值。例如,“高兴时拍手”可以充分利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情绪。虽然这是一首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歌,但很多孩子只是听了,却没有结合自己的行为去感受这首歌的幸福。教师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在音乐课上组织孩子们的音乐活动,让他们分组唱歌,并根据歌曲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随时随地调整他们的学习状态。
(二)在音乐教学中渗透节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展。然而,“姿势与节奏”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这种教学现象,强化了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了主导作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一个舞台引导学生展示自我,将体态律动渗透到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例如,在学习歌曲《木瓜恰恰恰》时,教师可以教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引导他们安排每一个恰恰恰动作,以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木瓜恰恰恰”是一首旋律流畅、欢快、活泼的歌曲,歌词更有生命气息。在教学中渗透体态律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好地体验生活中的音乐。
(三)设计动作,美化姿势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体态律动,使学生的动作更统一,更优美。在这种有意识的计划中,学生也能感受到体态律动的魅力,在学习中期待着这些动作。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将身体节奏与音乐教学相结合的同时,设计身体动作,使之更加优美,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些。像这样,身体的节奏只有和音乐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使音乐教育更加富有魅力。
例如,在学习《多快乐》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拍手,拍拍节奏,让他们的身体随着旋律左右摇摆,最后加入面部表情。这样,歌曲的表演就出来了。学生们也可以在这首歌中通过经常摇动身体来“感到更快乐”。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也可以专注于这首歌来更好的学习。
结束语:
本文对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提出了重视体态律动教学理念丰富音乐课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渗透节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设计动作,美化姿势等策略。最为小学音乐一线教师,需要将教育改革与教学实际紧密相连,改变教学理念的同时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蒋春琳.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内蒙古教育,2019(02):86-87.
[2] 邢然.小学音乐教学中创设体态律动,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北方音乐,2018,38(24):216-217.
[3] 庄孝伟.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0):81.
[4] 韩慧鑫.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