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秋荣
广西省柳州市柳城县大埔镇里明小学
摘要:班级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人生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班级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成员是处在成长过程中且个性差异很大的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任是由班主任来完成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好一名优秀的班教师,其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管理民主,能够高度负责的关心班级事务,能耐心疏导学生个体或班级中出现的问题。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全面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农村小学班级管理,而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好坏,班主任是关键。
关键词:班主任、农村、小学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全面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农村小学班级管理,而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好坏班主任工作是关键。那么,农村小学班主任该如何开展工作,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正规化、系统化呢?下面,我就怎样做好一名优秀的农村小学班主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全面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地管理
现在农村的小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还有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爷爷奶奶带,有的长期娇惯,导致他们受不得半点委屈,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心别人、尊重别人的良好品质;有的放任自流,养成了一些坏习气。加上农村家庭居住零散,很多学生离学校较远,这也给班主任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只有从实际出发,通过多重渠道、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管理起来才能有的放矢。
二、用心关爱学生, 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班主任平时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多和他们聊天、做游戏,了解、尊重他们内心的想法,解决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和深切的关怀,感受到班主任是最信任的人,是有话最可倾诉的人。学生把班主任当朋友,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不仅要用心关爱学生,而且要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做老师的就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
三、组建一支高效率、充满活力的班干部队伍
一个班级能否团结友爱、奋发向上,全靠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干部集体的带领。班干部是团结同学共同进步、贯彻执行学校和班主任工作意图的桥梁和榜样。因此,班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我在组建班委会时,广泛听取学生意见,运用民主投票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心目中的班干。这样选出的班干部有一定的威信,同学们信任,有号召力,班干部做起来也积极。还要经常对班干部进行教育和培养,鼓励他们大胆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要求他们先管好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并明确分工,分层管理,班长管班干,学习委员管组长,组长管组员,做到“人人管别人,个个被人管,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四、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要形成优秀的班集体,并不是靠几个干部和几个尖子生就可以的,还必须把全班学生调动起来。只有全班学生都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才能有良好的班风。因此,班主任应在班里建立了奖励制度,从学生每天的作业情况、纪律情况到学生的家庭表现都作了管理;且奖励制度宽松,基本上全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人人都不甘落后。
为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份子,我平时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树立“人人都是集体的主人”、“人人要为集体负责”的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自觉地关心集体、热爱集体,把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同集体荣誉联系起来,使学生自觉地把自己融进集体之中。
五、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现在很多学生的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农村农活较多,学生的父母在家较忙;因为学生成绩较差,不好意思与老师交流;家长对学校的印象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不够;很多家长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并不是很了解,在一些时候容易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一定的误解等。基于以上的原因,为了做好班主作工作,班主任应经常去家访,通过家访,一是加深老师和学生、家长的感情,拉近学校和家庭的距离;二是通过对学生家庭教育的了解,可以更容易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这样也让我们老师在处理问题时少了很多的麻烦。
“花品如人品”,班主任应该如“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开天下春”的梅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花香、留下记忆。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比较复杂而繁重的,但是只要你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是完全能够干得非常出色的。
参考文献:
1、黄玉侠《用爱诠释教育》
2、易思集《班级管理民主化》
3、文?《班主任的责任》
4、肖?《班级管理重在对学生的心里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