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何兆金
[导读] 阅读是语文学科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展现了语言的魅力、思想的深邃、情感的秘密和丰富多彩的趣味场景
        何兆金
        阳新县枫林镇汪源完全小学  湖北黄石435200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科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展现了语言的魅力、思想的深邃、情感的秘密和丰富多彩的趣味场景。对学生来说,阅读是体验美的过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可以说,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阅读作为重要的推动力。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和意义,并提出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阅读能力是学生表达能力的基础。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才能通过阅读接触和理解各种优美的词汇和写作技巧,用句子写作,构建更加逻辑的表达体系,深刻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促进语文思维的发展,提高综合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是本学科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而且关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准确掌握各种文字、图片等信息,并能顺利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和信息。因此,阅读能力不仅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全面提高的重要基础。
        2、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当前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无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2.1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落后
        正如孔子所说:“知者胜于善,善者不如乐者”。所有行为的原始动机都来自兴趣,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因此,教师应在传授学生各种阅读技巧和经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即让学生自己阅读,这就是教学的“牵引力”。在阅读之后,学生知道自己缺少什么,哪些单词不认识,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老师讲解时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课。教师也应该扩大阅读内容,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借箭”的因果关系,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生们不仅会对它产生极大的兴趣,而且对这篇文章也有很好的理解。此外,许多学生的词汇量不够。因此,为了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课外阅读可以适当增加。持续阅读训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与国外教学相比,国内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还比较落后。
        2.2小学生阅读量较少且缺乏指导
        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和影响,小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量偏少的问题。即使有阅读,也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阅读,他们只是为得高分进行机械的背书。另外,老师也不愿意让学生花时间去阅读课外读物,怕影响学生的学习。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难以达到要求。另外,教师对学生缺乏正确的阅读指导,无法激起学生阅读兴趣,久而久之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
        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3.1多样朗读,培养语感
        朗读是对文本信息的情感描述。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声音和表情表达对阅读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通过反复阅读,使学生掌握阅读内容的重点,深刻理解文章的主旨,在理性的层面准确把握文章的结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从情感上深刻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情怀和意境级别。比如在黄山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对文章的核心语句进行阅读和推测,从而增强学生对黄山石特色的感知。朗读时,学生自然会将自己对黄山美景的热爱融入到阅读中,增强对文章意境的理解深度,提高审美修养。再比如,教师在阅读描述春天美景的句子后,可以向学生展示有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材料。有了直观感觉后,学生可以将文章的文本表达转化为相应的图像内容,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2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读书并不是要让学生变成书呆子。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最有想象力,所以一定不能死读书。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阅读思维的拓展就是让学生不仅关注所阅读的文章,而且要与社会现实或生活现状相联系。所以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谈论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事情。比如,在谈到《为中国的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师生们可以谈谈周恩来总理的一些伟大事迹,谈谈那个黑暗时代中国的血泪史,然后再讲述现在祖国的强大。它不仅能塑造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能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会学习,从而联系社会现实,开阔视野。
        另外,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课本内容,而应是多样化的阅读。教师可以订阅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报纸,如教育局出版的《黄金时代》、《读者》,让学生学会接受各种阅读材料,让他们学会对每一部阅读作品形成自己独立的视野,评价作品的优劣。
        3.3建立全新阅读视角,拓展阅读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创新阅读教学思维,从新的视角看待阅读,拓展阅读教学模式。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课堂,丰富阅读过程,增强阅读吸引力。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创造有趣的阅读情境来实现,即以教材中的阅读文章为基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入音乐、视频、图片等元素,再现阅读场景,使学生在阅读中以形象化、现实化的方式认识到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其次,语文教学班还将涉及戏剧、小说、故事等多种学科,除了设置理论性文本欣赏教学环节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角色阅读活动。一方面可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另一方面,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人物在阅读中的情感和特点,对一些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在头脑中构建一个完整的阅读知识框架,这对理解整个阅读内容有很大帮助。
        3.4结合实际,注重阅读环境的创设
        阅读环境作为一种客观条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果。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自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立阅读角,挑选符合学生阅读兴趣的书籍,鼓励学生阅读;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推荐好书、阅读交流、阅读竞赛等活动。充分整合课内外阅读内容,使学生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提高阅读兴趣。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应用的不断扩大,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让学生随时随地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大量的文本信息中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严格审核网络资源,向学生推荐优质的阅读网站,传授相关的信息检索方法和阅读技巧,使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更加主动地阅读,切实提高阅读能力。
        4、结束语
        总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以教材文本为基础,借助新思想、新观念,创造适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树立学生阅读和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积极加入到“阅读大军”中。
        参考文献
        [1]杨富年.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9,(14):123.
        [2]梁青亭.探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A].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18.
        [3]胡广美.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A].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
        [4]张丽.试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上旬,2016(11):174.
        [5]王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7(10):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