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娟
江西省都昌县实验小学 江西都昌 332600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想象潜能被激发出来的关键期,同时也处于学习想象作文习作的关键期。教师激趣、有效的想象作文教学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突破桎梏,放飞想象,徜徉在想象的世界里,通过作文想象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对周围生活和未来世界的期许,还可以养护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掌握想象作文的写作方法,克服“想象不足”“想象不合理”等问题,从而有效的发展小学生的想象作文习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二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因此,想象力与人的理性并非对立,其广泛的存在于文学、科学等领域中,对个体、社会以及国家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不仅适应小学生爱想象和好幻想的心理特点,并且还可以令儿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小学生喜欢表现自我,他们也有一定的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内驱力,它推动人去发现更恰当的自我表现的方法,实现一个人的潜力。而想象作文的过程则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在想象作文写作过程中,若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地凭借所知、所感、所爱和所憎去塑造种种形象,满足自己的期翼,从而获得满足感。学生若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满足,这种满足感会带给学生充实的写作体验,从而慢慢地培养起写作的兴趣,强化写作的动机,从而使作文成为学生乐而为之的事。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需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在内的多种心理因素参与,其中观察力和记忆力有助于学生丰富头脑中的表象,而想象力以及以创造性思维为主的思维能力则是驱动学生富有新意的加工头脑中既有表象的动力。因此,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应是想象作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向学生渗透想象的方法,创设想象的空间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承载着语言训练的重要任务,“语言训练与想象力的培养同时并举”是想象作文教学目标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语言的表达与思维密切联系,两者相得益彰。形象思维发展了,语言才能生动、形象、鲜明具体。此外,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创作的欲望,为了将所思所想的东西恰当、得体地表达出来,学生在调动已有的消极语言、遣词造句、语言组织等方面将更加积极。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一)广泛阅读,多层次积累
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素材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想象表达的语言材料,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文学性。最后,借助语言的描绘进行再造想象,想象力也进而得到了发展。
例如,学生在阅读《父爱之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也在这只载满父爱的白篷船上,你当时听到些什么,闻到什么,想到什么?以此体会“我”此时此刻的感受与心情。等到学生有了想法后,先由无声的内部言语作答,然后由条理的口头言语表述,由触觉、嗅觉而视觉、听觉;由岸上到水中,又从水中到岸上;由远处及近处移舟变景。经由这样想象复现的过程,学生不仅体会到文章蕴含的浓浓父爱还体验到想象带来的美感。
(二)读写结合,积累语言材料
习作最终指向于语言表达,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积累,学生方能灵活地组织语言以言尽其意、意到笔随。课内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一方面要用好课内阅读的主渠道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性,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另一方面应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的通过阅读积累语言材料。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深究文章的“表里”,所谓其表即是文章的言语内容,文章讲了什么以及其所传达的感情。究其“里”即是要深挖其言语形式。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普遍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却很少关注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是怎样写的?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独特的语言形式,引导学生推敲词语,揣摩句式,体会表达手法,欣赏生动形象的语言示例,捕捉每一处细节描写所传递出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在理解体悟的基础上,借助片段写作或小练笔的形式引导学生迁移写作,有效地仿写、改写,在仿写、改写的过程中内化语言。
例如,写景散文《秋天的雨》运用独特的想象,极其生动的语言描绘雨后银杏树叶和枫叶飘落的场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想象还原场景,感受语言的画面美的同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思考“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借鉴文章的表达手法仿写句子。
(三)培养学生的摘抄习惯
教师应依托教材,引导学生养成摘抄习惯。课标在第二学段中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在课文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摘抄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日常教学缺乏有效的摘抄指导,导致学生摘抄作业流于形式。
小学语文教材自三年级起开始引导学生学习摘抄,比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抄写喜欢的句子。因此教师应依托课文,逐步渗透摘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语言养,成摘抄习惯。一方面教师要交给学生摘抄的方法,例如归类摘抄、批注式摘抄,并借助阅读教学序列式推进,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另一方面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学生的摘抄动机,例如读书分享、摘抄周报等。
三、结语
作为想象力发展的敏感期和关键期,小学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为重要。就语文课程而言,其丰富的人文内涵、语言材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中阅读课在培养学生再造想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随文想象。而作文教学尤其想象作文教学则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及文学想象。可见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儿童想象力的任务。广大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不断创新作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吴平.小学想象作文训练方法初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6).
[2]陈明.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想象作文能力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