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艳琼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县民族小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柳州市 545300
摘要: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以及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数学逻辑思维对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大部分的学生都会有苦恼的情绪,所以学习的时候,要求学生带着开放以及严谨的思维去学习,因为数学学科产生的理论以及算法都十分严谨,因此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必须要引起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学应用题教育中逻辑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应用题;小学数学;策略分析;逻辑思维能力
引言:
数学学科的题型有很多种类型,然而最令学生苦恼的就是应用题型,因为应用题型的计算量非常大,而且还需要将学生的思维完全打开,然后再把题目放到自己的脑海中进行思考。同时应用题又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不但有利于促进他们多角度思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可以更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也可以更好的去思考、分析、以及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一.当前教学数学应用题时存在的不足
1.没有把生活融入到应用题教学中
一方面,教学老师可以把和生活相贴近的事例融合到课堂中,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在他们这个年龄逻辑思考能力还不是很完善,对于数学当中很多抽象的知识并不能全面的理解。若是老师将生活当中的知识有效融合到教学中,那么不仅可以让他们快速的学习数学,生活中的有关知识与课本上的知识相互结合会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所以还可以很好的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1]。
2.教学比较机械化
通过调查某一所小学,发现数学老师会格外注重应用题的教学,他们认为练习应用题对小学生学习数学、以及理解数学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当老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就会给学生安排很多应用题练习,不少学生为了准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会利用课下的时间进行练习。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应用题太多,他们就会对应用题产生抵触的心理,而且也不愿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使得这些学生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他们的数学成绩也不能提升。
3.解答方式比较固定
在教学应用题的时候,所给的分都是固定的,例如,在教学提公因数的计算中,大多数的学生运用提公因数方法来解答应用题,所获得的分数通常会比运用传 统的方法解答的分数高,所以他们不得不根据评分的标准来解答,因此对于他们的理解以及计算非常不利,还会影响他们的思维发展。
4.教学情境过于片面
当前在教学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过于片面,不是很具体。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老师因为受到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所以只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设置教学情境,所以对于数学教学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二.在教学数学应用题当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具体策略
1.摆脱思维定式
首先,思维定式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就能够形成,其消极作用也不是以一种形式体现在问题中,而是来自多个方面的原因。所以在学校中,数学老师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他们的授课模式以及授课水平都会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汲取。因此在实际教学应用题的时候,老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及运用虚 拟的模型等方式去深入了解解题的思路。在讲解的过程中,对于一个应用题还可以采取不同的解答方法,老师也可以适当的让他们举一反三,不断增强他们的思维活力,进而很好的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2]。
2.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要想充分发挥应用题的有效性,建立高效的数学课堂,老师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推动学生既可以全方位的思考问题,还可以有知识迁移的能力。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时,老师就可以引入“鸡兔同笼”的问题,并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也可以对他们进行分组,让他们比赛应用题的解法,这样老师对于能够提出较多的解法以及思路的小组,应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并让他们在班级中进行分享,使得应用题的数学,把现实的问题转化成算式以及方程等的数学符号,然后再进行科学的解答。
3.在应用题当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解决应用题的重点,让他们运用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能力来找到对应问题的突破口,然后根据已知的条件进行推导出答案,这也可以培养他们做应用题的思维.比如:东、西两个地方相距10千米,接着甲、乙两人从东、西两个地方同时出发,且相向而行。这时甲每小时是走6千米,而乙每小时是走4千米。另外,甲带了一只狗和甲同时间同方向出发,这只狗每小时以12千米的速度朝着乙奔去,当遇到乙的时候立即回头又向甲跑过来,遇到甲的时候又回头朝着乙跑去,直到甲、乙两个人相遇时这只狗才停下来。那么求在这一段时间里这只狗总共跑了多少千米?这道题的解答中,并不能计算这只狗总共跑了多少次,因此老师就要引导他们寻找关键的内容,让他们从整体的层面进行考虑问题,不管这只狗和乙相遇了几次,?总之这只狗所跑的时间等于乙和甲两人相遇的时候用的时间[3]。
4.创设生动的数学课堂
要想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老师应该使教学的内容贴近他们的生活、并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消除他们的陌生感,有效吸引他们学习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时,老师就可以为他们创设小兔子种萝卜地情境,利用信息化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刺激他们的感官,还可以帮助小兔子进行计算萝卜售卖的问题,使得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学习巩固,进而让他们有效掌握四则运算的规律。在激发他们学习热情的同时,还能够推动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提高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性,建立高效的数学课堂,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老师在教学时,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从而培养他们思考、观察、以及分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艳青. 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 2020(2).
[2]万福.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 2019(28):88-88.
[3]陈世斌.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和创新思维的培养[J]. 教育观察(上半月), 2019, 8(0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