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疗效评价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6期   作者:王燕燕
[导读] 研究并对比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来本院进行诊治的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有50名
        王燕燕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研究并对比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来本院进行诊治的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有50名,将他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和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测结果的准确率(100%)远高于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的准确率(82%)(P<0.05)。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相较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于诊断脑血管疾病更加灵敏,准确率更高。
【关键词】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螺旋CT血管成像;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包括脑出血、脑内肿瘤、脑梗死等,致死率较高。所以早期的检测和诊断尤为重要,因此对于诊断技术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要求更高。本次研究分析并比较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来本院进行诊治的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有50名,将他们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在42-81岁之间,平均年龄(61.35±4.26)岁。其中脑出血患者11人,脑梗死患者19人,脑内动脉肿瘤患者7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3人。
1.2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进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和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首先对1.5T磁共振仪器进行检查,调至为头颅正交线圈检查模式,患者取仰卧位,使扫描部位尽量在主磁场及线圈中心范围之内。选取时间飞跃法(TOF)进行横断扫描,SE为扫描序列。扫描参数为:TE7.00ms,TR25.0ms,NEX次数为1,像素大小呈0.4*0.4*0.6mm,层厚1.0mm。扫描自颅底开始,经过枕骨大孔再到颈内动脉颅内段,最后至胼缘动脉上方。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64排CT血管扫描仪进行检查,调至连续容积扫描模式。扫描参数为: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300mAs,螺距为0.625mm,层厚0.5mm。将80ml非离子型对比剂以5ml/s的注射速度注入患者肘前静脉静脉,在以相同的速度注入50ml生理盐水冲洗管壁,当放置在颈内动脉的感兴趣区的阈值达到100HU时开始进行增强扫。
1.3观察指标
        选取两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两人经过讨论得出一致的结果。对比患者使用两种不同的成像技术的检出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号表示,行X2检验,以P=0.05为界限,判断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得检出率(100%)远高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检出率(82%)(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检验方法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结果对比(n、%)


3.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颅内血管循环障碍疾病,主要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及颅内动脉肿瘤。引发脑血管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心理紧张焦虑、内分泌功能紊乱、饮食不当等引起血管堵塞,形成高血压。如果由于血压过高引起血管崩裂,就会产生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果由于血管堵塞引起供血不足则会产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临床症状为语言感受及表达能力缺失,认知功能下降和意识水平降低,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晕、恶心、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脑血管疾病一般发生于中老年患者,致死率较高。所以早期的诊断是治疗的重要部分,尽早发现疾病对于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和提高治愈率上具有积极作用。临床上常见的检测方法有两种: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和螺旋CT血管成像。本次研究并分析了两种血管成像技术对于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研究结果显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得检出率(100%)远高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检出率(82%)(P<0.05)。说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相较于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率。
        综上所述: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使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得到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值得临床普及。
参考文献
1李传,官晓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对比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13):125-126.
2马磊.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疗效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11):101-102.
3李莹,刘培钧,周菜珠,等.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对比探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7):2290-2291.
4佟永治.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0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