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智慧
台州市黄岩区中医院 浙江台州 28002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两种治疗模式于脑卒中偏瘫痉挛的效果进行分析,进而对康复推拿疗法的价值展开研讨。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主体为50例本院在过去一年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经随机抽样方式将研究的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于研究期间25例在脑卒中偏瘫痉挛治疗中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于研究期间25例在脑卒中偏瘫痉挛治疗进行康复推拿疗法,对2组干预效果展开分析。结果:实验组经康复推拿疗法后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关于有效率、FMA运动评分、ADL指数、MAS功能分级与对照组有差异,组别关于结果的比对有意义(P值范围<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痉挛治疗中采用康复推拿疗法,其个人的运动功能恢复状况、生活能力改善程度均比常规治疗更高,可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偏瘫痉挛;康复推拿疗法
脑卒中偏瘫痉挛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特征,每年我国发病率超150万例,致残率超过86%,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的治疗比较棘手,预后不佳[1]。纳入本次研究的主体为50例本院在过去一年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本院脑卒中偏瘫痉挛收治的患者,本文主要对两种治疗模式于脑卒中偏瘫痉挛的效果进行分析,进而对康复推拿疗法的价值展开研讨,如下文详述:
1.研究资料
1.1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主体为50例本院在过去一年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本院脑卒中偏瘫痉挛收治的患者,实验组男女为15:10,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1.54±8.79)岁。对照组男女为14:11,年龄48岁-78岁,平均年龄(60.97±8.14)岁。患者经头颅CT检查确诊,患者并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本次的研究结果主要基于已经对比、分析两组年龄之上展开,两组资料相关指标的对比无差异,结果的讨论和分析具有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于研究期间25例在脑卒中偏瘫痉挛治疗进行常规治疗,主要进行上下肢的训练,对体位进行调整,并且配合进行运动训练,日常需要进行日常能力的训练。
实验组与研究期间25例在脑卒中偏瘫痉挛治疗选用康复推拿疗法,如下:主要是进行拿、揉手行穴位点按,上肢主要是经过阳明大肠经穴位,选择合谷穴、曲池穴、手三里学以及外关穴,下肢主要经过阳明大肠经穴位,选择三阴交穴、太冲穴、承山穴、昆仑穴、承扶穴以及殷门穴。手法主要以轻且平稳为主,之后逐渐加大力气,以不会造成肌肉痉挛收缩为最佳,每天进行一次按摩,每次半小时。
1.3统计学研究
下文的结果在进行分析时,主要基于2组数据在软件SPSS22.0所获取的数据,结果在进行分组计数分析时将(n%)作为结果的表达形式,在结果进行组别间计量资料分析时将(x±s)作为结果的表达形式,不同的数据表达方式均需要核对、分析才可进行文字论述。
2组在进行数据核对时以P值范围<0.05作为判定标准,如结果2组数据对比之后P值范围小于0.05,则此次研究中数据之间的差异大,对比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实验组经康复推拿疗法后脑卒中偏瘫痉挛关于有效率、FMA运动评分、ADL指数、MAS功能分级分别为96.0%(24/25,3例治愈,无效1例,显效8例,其余13例有效)、(86.93±10.29)分、(90.09±9.51)分、(1.24±0.26)分,对照组经常规治疗后脑卒中偏瘫痉挛关于有效率、FMA运动评分、ADL指数、MAS功能分级分别为80.0%(20/25,1例治愈,无效5例,显效9例,其余10例有效)、(61.57±10.37)分、(51.70±9.23)分、(1.83±0.38)分;实验组经康复推拿疗法后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关于有效率、FMA运动评分、ADL指数、MAS功能分级与对照组有差异,组别关于结果的比对有意义(P值范围<0.05)。
3.讨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的不断发展,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延长,但致残率仍然较高。脑卒中后患者生活能力的丧失主要是由上肢功能障碍,尤其是手功能障碍引起的,手功能锻炼是缓解手功能障碍的前提,缓解手痉挛是及时有效进行手功能锻炼的基础。因此,脑卒中偏瘫痉挛后痉挛对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缓解脑卒中后肌肉紧张的主要方法是药物干预和非药物治疗(如物理因素和运动疗法),为了减少过度运动造成的不良影响,我们应该调整训练的范围、强度、频率和过程。物理因子治疗包括石蜡疗法、水疗、重复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功能性电刺激和冲击波疗法。物理因子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缺乏大样本临床研究的循证医学依据。此外,物理因子治疗的实施还没有标准化或临床指南的制定;手术取决于个人的喜好和经验,以及不同临床治疗方案的刺激强度和剂量。传统的中医、针灸、推拿、支撑、矫形器、康复机器人的使用都被用作辅助治疗,药物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使用中枢抗痉挛药物和周围神经局部阻断抗痉挛药物。中枢性解痉药的使用相对简单方便,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明显的耐药性和相关的不良反应,如肌肉无力、恶心、精神抑郁等,等倾斜应用需经常考虑药物替代和剂量调整[2]。康复推拿疗法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之中,康复推拿疗法降低患者致残率,随着康复医学在临床中的发展、完善,若患者生命体征处在平稳期时,则可接受康复治疗,进而减少疾病对于患者造成的影响,最大限度的保障死亡率、复发率以及致残率进一步降低,提升其活动能力,进而保障其功能得以恢复[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经康复推拿疗法后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关于有效率、FMA运动评分、ADL指数、MAS功能分级与对照组有差异,组别关于结果的比对有意义(P值范围<0.05)。概而言之,在脑卒中偏瘫痉挛治疗中采用康复推拿疗法,其个人的运动功能恢复状况、生活能力改善程度、满意度均比常规治疗更高,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闫雪,张为民,孙舒,郑鹏,王之虹.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07):1372-1375.
[2]许健,黄秀清,周纯,张其乐.循经推拿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23):12-13.
[3]刘飞.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9,28(14):37-38.
作者简介:谷智慧(1984-03),男,汉族,籍贯:浙江温州,当前职称:执业中医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推拿跟运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