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6期   作者:陈艳
[导读] 观察分析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干预的具体疗效。方法: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选取58例展开研究,就诊期间为2018年02月至2020年02月

        陈艳
        云南省文山州精神病医院  云南省文山州  663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干预的具体疗效。方法: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选取58例展开研究,就诊期间为2018年02月至2020年02月,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与对照组(常规干预),对比干预前后两组躁狂情况、抑郁、焦虑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狂躁程度分值无明显差距,P>0.05;干预后,对照组、研究组病人躁狂情况均有所缓和。对照组评分由(4.19±1.42)降至(3.27±1.33)分,研究组评分由(4.23±1.57)分降至(2.48±1.14)分,干预效果比对照组显著;同时,干预后研究组情绪更稳定,HAMD、HAMA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期间,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缓和病人躁狂、焦虑、抑郁情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度;学科团队协作;应用效果
        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躁狂与抑郁合并发作的精神疾病,又名为“双相障碍”。目前来讲,疾病诱因通常与遗传、心理社会、生物学因素存在一定关联性,对病情发展有一定影响,病情发作具有可缓解性、周期性特质,可简单理解为异常性情感低落或高涨的精神疾病。同时,双向情感障碍会促使病人具备攻击性、敌意、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对其生活质量、社会功能产生严重影响。鉴于此,本文选取58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观察探究了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干预的应用成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选取58例展开研究,就诊期间为2018年02月至2020年02月。纳入准则:(1)病症与《国际疾病分类》中对应诊断标准相符。(2)病人及其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3)病人自知力、病情已得到初步稳定。排除指标:(1)资料不完整;(2)合并功能性器官疾病;(3)沟通困难、智力障碍者。随机均分为两个组别:研究组平均病程(5.47±2.08)年,年龄19~61岁,平均(42.36±9.62)岁,男女比例15:14;对照组病程平均(5.27±2.35)岁,年龄19~62岁,平均(42.57±9.84)岁,男女比例14:15,(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安全教育(防自杀、伤人、自伤),预防复发,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干预方案:(1)选取普通护士、责任护师各3名(有心理受训资历),药剂师、资深医师(心理治疗)、营养科医师、副主任医师、精神心理专科主任医师各1名组建多学科护理团队,成员间相互协作,制定干预方案[1]。(2)确立职责:责任护师肩负病人信息记录、更新职责,内容涵盖既往病史、经济水平、家庭成员信息。药剂师与心理专科医师协作规划用药方案,共同承担用药指导职责[2]。普通护师负责病房环境的管理工作。专业营养师承担饮食指导职责,确保病人膳食结构营养均衡,与之病情护理需求相符。心理治疗资深医师肩负心理疏导职责。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精神心理专科主任医师协作执行监督职责。
1.3观察指标
(1)借助YMRS(杨氏躁狂量表)测评病人狂躁程度,量表评分划为五个级别,工11个条目,评定方式为观察与会谈相结合。具体指标为,严重狂躁:5分;重度狂躁:4分;3分视为中度;2分代表轻度;1分视为与正常指标接近,且无对应症状。
(2)使用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测试患者HAMD、HAMA评分,据此分析其抑郁、焦虑程度,护理前后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计数(%)资料分别行t、X2检验,P<0.05。
2.结果
2.1干预前后躁狂程度对比
        干预前,两组躁狂程度分值无明显差距,P>0.05;干预后,对照组、研究组病人躁狂情况均有所缓和。对照组评分由(4.19±1.42)降至(3.27±1.33)分,研究组评分由(4.23±1.57)分降至(2.48±1.14)分,干预效果比对照组显著,P<0.05。见表1.
表1  患者躁狂情况  (,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研究组    29    4.23±1.57    2.48±1.14    4.86    0.00
对照组    29    4.19±1.42    3.27±1.33    2.55    0.01
T    -    0.1    2.43    -    -
P    -    0.92    0.02    -    -
2.2干预前后抑郁、焦虑度对比(,分)
        干预前,两组抑郁、焦虑度评分并无较大差距,P>0.05。干预后,研究组HAMD为(5.62±1.16)分,对照组(11.29±1.63)分(T=15.26,P=0.00);研究组HAMA为(5.51±1.09)分,对照组(10.29±2.37)分(T=9.87,P=0.00),研究组病人情绪更稳定。
3.讨论
         抑郁、躁狂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发病症状,对病人社会功能、认知水平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干预措施能够切实解决临床治疗中患者依从性不足的问题,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干预更有着全方位整合医疗资源,提升护理质量的应用优势[3]。
        本次研究显示: 干预前,两组躁狂程度分值均无明显差距,P>0.05;干预后,对照组、研究组病人躁狂情况均有所缓和。对照组评分由(4.19±1.42)降至(3.27±1.33)分,研究组评分由(4.23±1.57)分降至(2.48±1.14)分,干预效果比对照组显著。同时,干预前,两组抑郁、焦虑度评分并无较大差距,P>0.05。干预后,研究组HAMD为(5.62±1.16)分,对照组(11.29±1.63)分(T=15.26,P=0.00);研究组HAMA为(5.51±1.09)分,对照组(10.29±2.37)分(T=9.87,P=0.00),研究组病人情绪更稳定。究其原因:在责任明确、合作效率高、医疗资源被高度整合的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下,有利于病人逐渐形成良好的用药习惯和饮食习惯,掌握多种调节情绪的日常技巧。同时,通过定期心理咨询,可提升其遵医行为,助力患者逐步恢复社会功能、认知功能。
        综上,在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患者治疗期间,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缓和病人躁狂、焦虑、抑郁情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武苏,汪宁,李华英.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2):113-115.
[2]梁永珍,潘巧淑,周芳珍等.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尊水平的影响[J].内科,2019,14(04):500-502.
[3]贾文华.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复发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0):293-2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