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6期   作者:李会芹
[导读] 分析新生儿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将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期间住院观察的60例新生儿纳入实验研究
        李会芹
        永德县医共体总医院 云南临沧  677600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将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期间住院观察的60例新生儿纳入实验研究,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在实验期间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将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新生儿接受护理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具备对比分析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防止皮肤抓伤、管道脱落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进一步保障新生儿健康成长,可以作为临床实践中首选护理方案。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干预;临床效果;预防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需要给予其鼻导管吸氧以及静脉留置针输液等措施,但由于新生儿自主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偏低,导致其普遍存在导管脱落、皮肤抓伤的情况,严重影响新生儿健康发育,进一步降低临床有效率[1]。近年来,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逐渐呈现上升趋势,不但会降低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可能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从而引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因此相关医学专家将探究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作为临床实验重点内容[2]。本次研究过程中将对60例新生儿进行观察,并通过对比实验深入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中的作用,旨在提高临床护理效果,现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将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住院时间均在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期间,并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胎龄在35-40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7.15±1.02)周;体重在2369-3721g之间,平均体重为(2945.12±112.36)g。实验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胎龄在37-41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8.22±2.17)周;体重在2335-3689g之间,平均体重为(2986.23±125.21)g,当P>0.05时表示两组新生儿性别、胎龄以及体重等一般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小,不具备对比分析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在实验期间行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则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措施包括:(1)技能培训。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参加培训,并认真学习与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自身护理水平。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对新生儿皮肤抓伤以及导管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2)预防管道脱落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利用防过敏布条将输氧管固定,并用石蜡油均匀涂抹在新生儿输氧管更换位置上,同时使用透明敷料对胃管进行固定。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选择“T”型固定法将胶布横端和竖端裁剪成长度为2cm、宽度为1.5cm的“T”型,并在胃管置入新生儿胃中后将“T”胶布的横端贴于其鼻翼上,然后将竖端固定在胃管上,有效防止新生儿哭闹、躁动出现管道脱落情况。(3)预防皮肤抓伤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定期修剪新生儿的指甲,并使用砂纸进行打磨,从而避免新生儿指甲过长或过尖划伤皮肤。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将棉球填满新生儿手心,并利用无菌纱布对其手部进行包裹,进一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从而保障新生儿健康发育。(4)健康教育。医护人员需要向家属全面讲解与导管脱落、皮肤抓伤相关的预防知识以及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并引导家属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发育情况,进一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提升护理满意度。
1.3观察指标
        由医护人员将新生儿护理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记录总结,其中包括皮肤抓伤、胃管脱落、输氧管脱落以及气管导管脱落,并对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计算。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不良事件发生率以(%)表示,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对比结果之间存在差异性较大,具备分析意义。
2结果
2.1将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数据显示,对照组皮肤抓伤、胃管脱落、输氧管脱落以及气管导管脱落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数据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具备对比分析意义(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

3讨论
        新生儿住院期间普遍存在皮肤抓伤、管道脱落等情况,这些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新生儿皮肤娇嫩、发育尚未完全、自主能力和意识偏低等,严重阻碍新生儿的正常发育[3]。同时,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极容易出现抓脱胃管、输液留置针等现象,若医护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将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从而降低临床效果[4]。在传统护理过程中,部分医护人员主要以束缚新生儿肢体方式预防皮肤抓伤、管道脱落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但在操作中新生儿普遍存在恐惧、烦躁等情绪,并且在束缚时将会阻碍新生儿正常呼吸,从而损伤其肌肉组织。目前,临床上将护理干预应用到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中,不仅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且有效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发育。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新生儿在接受护理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0%),对比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分析意义(P<0.05)。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小俊.新生儿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8):190.
[2]吴文菊.精心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皮肤抓伤、管道脱落的预防效果观察[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9(2):91.
[3]何红.新生儿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探究[J].家有孕宝,2019,1(3):68-69.
[4]张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皮肤抓伤及管道脱落的预防效果浅谈[J].养生保健指南,2018(48):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