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晓蓉 张利娟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77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围手术期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82例(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随机分为优质围手术期护理的观察组(41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1例),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短,满意度高,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优质围手术期护理,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关键词】冠心病;优质围手术期护理服务;效果;满意度
冠心病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对人们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有着较大影响。这类疾病常见患病人群为老年人,近年来,该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了,且向年轻化发展[1]。冠心病常进行手术治疗,但是患者术后病情变化快,容易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本研究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82例,优质围手术期护理服务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4例,17例,年龄55至75(63.81±5.63)岁,病程3至10(6.72±1.63)年,观察组男22例,19例,年龄56至76(64.71±5.26)岁,病程3至11(6.64±1.73)年。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控制日常饮食,做好心理疏导等。
观察组给予优质围手术期护理服务,①术前,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环境,明晰患者心理需求,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消除内心不安情绪。患者大多对冠心病认知不足,进而影响其治疗配合度。因此,需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相关知识,介绍手术治疗方案,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同时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提高治疗依从性。②术中,主要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做好突发事件预防工作,加强与主刀医师的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注意观察患者穿刺部位、面色等情况,可给予抗凝药提高凝血功能。③术后,为保证避免患者出现泌尿系统感染,需增加水分摄入,并且进行推拿按摩。患者卧床期间,需定时帮助其翻身,也可进行推拿按摩,对其康复具有积极意义。患者进食低糖、低胆固醇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患者播放放松心情的音乐,使其处于舒适状态。根据其恢复情况,可逐渐进行运动,并尽早下床活动。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进行陪同,给予相应指导。
1.3观察指标
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住院时间;满意度:问卷调查,总分100分,非常满意(90~100)、满意(60~89)、不满意(0~60)。
1.5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n,%,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首次进食时间(1.28±0.23)d,下床活动(3.11±1.63)d,住院时间(12.36±1.62)d,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术后恢复情况对比(d)
3讨论
冠心病患者常存在疼痛感、憋闷感,如果出现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更长时间的疼痛感,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心衰等情况。还有些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不会出现疼痛感[2]。这种疾病后续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及手术,采用前者进行治疗只能缓解患者病情,但是依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在脂质代谢紊乱作用下,患者动脉内膜中脂质逐渐沉积,进而导致一系列恶性症状。近年来,医学理念有了较大转变,重视患者生存治疗,还加大了患者疾病治愈情况的关注。为保证冠心病患者身体处于稳定状态,需积极开展围手术期护理。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首次进食时间(1.28±0.23)d,下床活动(3.11±1.63)d,住院时间(12.36±1.62)d,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传统护理缺乏针对性,并且护理内容单一,无法对患者进行更有效的护理,存在较多缺陷,容易由于抵触情绪而降低治疗配合度。优质护理是一种更具优势的护理方案,临床研究发现,该护理模式在各种疾病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其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加强心理疏导,能减轻患者消极情绪,并提高对冠心病及手术治疗的认知,能减轻其紧张感,提高治疗信心及配合度。术中,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并且配合主刀医生有序开展手术治疗,避免患者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及时反馈问题、解决问题,调控患者日常生活,尽早运动并下床活动,能有效促进身体康复。
所以,给予冠心病患者优质围手术期护理,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金琼.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6,11(B03):883-884.
[2]刘欢.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分析[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7,57(4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