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0期   作者:柳婷
[导读] 探讨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柳婷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   江苏 江阴 2144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2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黄绿双色球法将其分成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和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5.61%)(P<0.05);护理前两组的简化Fugl-Meyer评价法(FMA)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BI评分(75.38±12.49)分和FMA评分(11.32±1.3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31±13.12)分和(9.16±2.27)分(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能够有效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为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预后良好。
        关键词:中医护理;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中医科2017年3~2019年3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2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中风偏瘫的诊断标准;②遵照医嘱接受治疗,病情稳定;③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脑外伤;②认知功能障碍;③严重器质性功能障碍;④合并脑肿瘤;⑤精神病。采用黄绿双色球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5~83岁,平均(67.41±3.26)岁。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4~82岁,平均(67.19±3.18)岁。患者或其家属均获知情权,组间基线数据对比均衡性良好。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良肢摆放、平衡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坐位站立训练、遵医用药、定期检查、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①针灸治疗,取穴足三里、肩髎、三阴交、合谷、环跳、昆仑、委中、照海,直刺,留针20min,在各穴位针刺上方点燃艾柱,注意避免烫伤,1次/d。②穴位按摩,使用搓、按、滚、拿、揉等手法,重点按摩患侧背部、面部和肢体,拿捏肩井、风池,1~2min/次;揉按足三里、委中、环跳、承山、合谷,3~5min/次;使用滚法、推法按摩四肢肌和腰臀等肌肉丰厚处,5~10min/次,保持用力均匀、柔和、持久。③中药熏洗,药方组分包括红花、桑枝、海桐皮、伸筋草、川乌、续断、乳香、川芎、没药、草乌,将药物装入布带中,药液煎好后先熏蒸患肢,待温度降至40°后再行熏洗,浸泡时配合足底按摩,使药液充分吸收,熏洗期间注意控制药液温度,主动询问患者感受,防止烫伤,保持室内通风,熏洗完毕及时擦干患处,预防受凉,20min/次,早晚各1次。④情志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用体贴、关怀的语言开导患者,结合患者受教育程度、心理情绪变化情况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服务,采用注意力转移法、音乐疗法、与患者交谈感兴趣的话题等多元化途径,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比如在“乐与人和”、“天人合一”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播放《喜相适》、《百鸟朝凤》、《紫竹调》、《绿叶迎风》、《木发新枝》等曲目,缓解患者焦躁、悲观情绪,使患者重新振作,同时积极争取家属支持,使患者真切感受到家人对自身的关爱和支持,增强康复信心。
        1.3观察指标
        利用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差异
        综合分析患者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参照SPSS20.0统计软件包,表现形式分别是(均数±标准差)、率,判定统计学意义存在的标准是P<0.05。


        2结果
        2.1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2.2BI和FMA评分对比
        护理前,组间BI、FM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两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偏瘫是中风常见的后遗症,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中风偏瘫患者症状较轻时,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可进行简单的活动;病情加重者,则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无法自由活动,响患者的生理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中风偏瘫患者及时给与有效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中医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开展,可通过情志护理、肢体细节锻炼、面部肌肉、穴位护理等锻炼,可达到疏通气血、补血益气之效,对患者病情康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中医护理在实施过程中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护作为主要基本点,在护理过程中强调扶正祛邪、调和阴阳,重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中医情志护理是根据患者的心理活动,接触与认识客观事物的综合反映,开展护理干预。通过情志护理,帮助患者消除恶劣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机体功能与代谢异常。中医饮食护理是根据患者疾病、营养所需,调整营养方案,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中医中讲究药食相须,选择食疗方时,也需了解病原,知晓疾病所犯,方可保证食疗效果。肢体功能训练、穴位护理可通过刺激相应穴位,刺激肌肉、神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临床分析中医护理,基础是中医理论指导,是新型护理模式,提出了以患者为中心,具备科学性以及整体性。临床实践证实,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应用中医护理,高效可行,护理措施包括针灸、中药熏洗、饮食干预、穴位按摩等,可快速恢复患者身体功能。分析中药熏洗,可利用人体吸收药物,可利用热力作用,发挥活血祛瘀目的。临床总结后可知,中风原因是血脉痹阻以及气血受损,因此,对于中风偏瘫患者来说,在康复护理过程中,配合穴位针灸,可发挥活血行气作用,对太冲穴进行按摩,可升血益气以及柔肝养血等,对肾俞以及脾俞等脏腑穴位进行按摩,可将患者精气明显改善,可增强患者脏腑功能,利用饮食干预,可促使患者饮食习惯良好养成,可避免食物相克而发生中毒。对比常规护理,中医护理可明显恢复患者各项功能,有利于患者康复机体。
        相关性文献报道,为中风偏瘫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可将患者肢体功能明显改善,目的包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将患者生活负担明显减轻,为患者提供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脑循环改善,可将患者病灶周围组织重建并将患者脑可塑性明显发挥,利用常规护理,存在一定不足,在护理过程中,没有根据患者实际将康复护理方案相应调整,不具有针对性,因此,临床对此进行了探讨。
        结论
        综合以上得出,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应用中医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手指功能评分、肢体平衡功能评分,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许玉芬,韩小雪,吴素芳.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003):336-337.
        [2]郭红娜.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09):127-127.
        [3]盛炳丽.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护理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4):187-188.
        [4]陈贤,刘京,袁军,等.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02):151-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