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功能任务导向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0期   作者:刘玉妮
[导读] 肢体功能任务导向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刘玉妮
        温江区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目的:肢体功能任务导向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脑病科自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任务导向法训练,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外给予康复护理评估。结果:首先Fugl—Meyer评分结果显示,在入院2个月与3个月以后观察组的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是Barther评分结果显示,在入院2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的评分结果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肢体功能任务导向法训练当中添加康复护理评估,能够很好的增强患者肢体功能以及其日常生活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其康复进度。
        关键字:康复护理;脑卒中;任务导向法
        近几年,我国老龄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临床脑卒中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且大部分患者经治疗之后都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下就肢体功能任务导向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简要探析,希望对患者的尽快恢复有促进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文以我院脑病科自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当中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分布自45-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岁。而观察组当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在5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岁。所以参与研究的患者均满足脑卒中的诊断要求,排除伴有肝肾功能障碍以及精神病患者,并且两组患者的资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任务导向法训练,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外给予康复护理评估,且在患者入院时、入院2月、入院3月之后均进行一次以Fugl—Meyer为基础的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调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调查结果[1]。首先常规护理,先为患者提供体位护理,患者在入院以后综合其病情为其提供抗炎、降颅压、营养支持等常规护理,在住院期间由主治医师为其摆放身体肢位,以最大限度的减轻着力点的承受压力,仔细观察着力点皮肤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保护,对患者四肢进行按摩以防压疮,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另外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帮助患者自行排便、吃饭等基本功能,且在患者取得突破时给予适当鼓励,以提高其自信心。在患者病情稳定以后,需逐渐提高训练力度,比如翻身、坐起、躯体挪动等。其次是任务导向法训练。

由康复医师综合患者的肢体恢复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训练计划,其中涉及平衡训练、转身训练、移步训练以及上下楼梯训练等,以便更好的增强患者肢体功能,保证每天一次,每次持续时间一小时左右,坚持训练一星期,停歇一天之后再开展下一组的治疗。最后是康复护理评估。观察组额外给予这一护理方法,患者在入院之后由其责任护士结合其临床表现合理开展康复护理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包含:肢体活动能力、跌倒史、平衡功能、肌力、认知情况以及疼痛评定等,且制定合理的康复护理计划[2]。
        1.3评估标准
        使用Fugt—Meyer运动功能量表平均患者的肢体运动动能情况,其中涉及50个项目,满分150分,分数越高,意味着患者肢体运动动能越强。选用Bar—ther指数评分标准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满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着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使用t加以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首先Fugl—Meyer评分结果显示,在入院2个月与3个月以后观察组的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是Barther评分结果显示,在入院2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的评分结果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传统的脑卒中康复护理模式仅看重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护理,而忽视了对患者进行瘫痪肢体功能训练,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永久性残疾的情况。脑卒中患者从软瘫期、痉挛期、恢复期以及后遗症期,每一个阶段其并发症与临床表现都有差异,所以,在进行康复护理期间需综合患者所处的时期合理提供康复护理评估,科学制定训练计划,以便有效增强其康复水平[3]。任务导向法训练属于临床当中一种新型的训练治疗方法,其核心内容为运动控制理论,即通过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反复强化能够很好的帮助患者脑功能重组。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r评中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肢体功能任务导向法训练当中添加康复护理评估,能够很好的增强患者肢体功能以及其日常生活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其康复进度。
参考文献:
[1]韦月兰,丁俭辉,李霞英.康复护理评估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任务导向法训练中的应用[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6(01):77-78.
[2]刘美凤,赵黎明.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者骨骼肌含量及肌力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7(10):1270-1273.
[3]祝小丹.任务导向性简易日常活动功能训练对居家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9(06):128-130.
[4]韦月兰, 丁俭辉, 李霞英. 康复护理评估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任务导向法训练中的应用[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6, 14(1):77-78.
[5]杨小丽. 康复护理评估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任务导向法训练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 2016, 6(25).
[6]李翠, 黄婵, 龚清环,等. 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临床护理杂志, 2016, 000(001):44-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