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
天津康复疗养中心 天津市 300381
【摘 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并总结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将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各有50例,对照组采取血液透析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血液透析常规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状况与护理满意度,分析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结果:研究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5%,对照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7.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因素、护士因素以及突发事件均是血液透析护理的不安全因素,针对相关因素可通过风险管理来防范护理风险事件。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风险管理
引言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肾替代疗法,其被广泛用于临床血液净化,用以减轻患者肾脏的负担,弥补肾脏在代谢功能上存在的不足,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体内血液经管道置换至体外,经过滤、净化等环节将毒素与多余的水分消除,再将经过透析的血液输送回患者体内[1]。这种方法专业性较强,同时面对的风险也比较大,患者可能会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风险。对此,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防范措施进行预防。本文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试分析其血液透析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并总结防范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以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各有50例。两组患者资料如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2岁~74岁,平均(60.18±12.47)岁;病程1年~8年,平均(5.32±1.56)年。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45岁~74岁,平均(60.28±12.34)岁;病程2年~8年,平均(5.45±1.28)年。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程长短、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等资料,差异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对比可正常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血液透析常规护理,在患者血液透析期间为其监测生命体征和血钾、血钙、血磷等指标,对透析设备进行维护,定期更换导管并清洗导管,确保导管通畅。
研究组采取血液透析常规护理+风险管理,建立并规范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对管理细节不断进行完善。具体措施包括:①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导管、肝素等透析用品,在整个透析过程中都坚持无菌原则,坚持消毒隔离制度,以预防感染。②对所有患者的血液制品、血液标本进行严格保存,在配血与输血过程中坚持“三查八对(“三查”指:备药时与备药后查,发药、注射、处置前查,发药、注射、处置后查;“八对”指:患者的姓名、患者的床号、药品的名称、药品的剂量、药品的浓度、用药时间、药品的用法、药品的有效期)”制度,以杜绝因漏洞存在而引发风险事件。③在患者透析期间,护理人员应积极为患者陪护,耐心倾听其主诉,对其生命体征、穿刺与插管部位的状况进行观察,若发生穿刺部位渗血或导管移位等意外状况,要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处理。在治疗时使用肝素封管,以预防血栓形成。④所有操作都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同时患者透析前后发生的体重变化、每日液体出入量等也要记录好,以便及时判断患者情况,调节治疗与护理措施,避免因透析不当引发生理失衡。
⑤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其血透注意事项,为其控制运动量,合理安排清淡易消化的低糖、低脂肪、高蛋白饮食,杜绝油腻刺激食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状况与护理满意度。患者填写科室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之后,护理人员将问卷全部回收,统计选择“满意”、“尚可”、“不满意”的患者例数,总满意度=(满意例数+尚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的所有数据使用19.0版的统计学软件包SPSS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形式表示,检验卡方值。两组的数据若统计计算为P<0.05,那么则有统计学意义存在于分组结果中。
2 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5%,对照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7.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肾炎等肾脏器质性病变会随着病程的进展而给肾脏带来不可逆的损害,及至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无法支持机体正常代谢需求,便需要通过血液透析等肾替代疗法进行治疗。然而,现阶段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会对血液透析效果造成影响,例如:①患者因素:肾病本身带来的不适、血液透析漫长的治疗周期、高昂的治疗费用会对患者心理造成不良影响,降低患者的依从性;患者自身缺乏足够的自我管理意识,不按照医嘱服药,不自觉控制饮食。②突发事件:患者年龄较高,突发心跳骤停或休克等事件;或是因为血液透析前未进行静脉补液,导致血透过程中血压骤降。③护士因素:血液透析护理对护士专业性有较高的要求,若是护士未充分掌握血透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在护理操作上不过关,或是缺乏足够的护理经验,没有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便会发生违规护理或护理不当等风险事件。针对护理人员因素与意外事件,研究组采取了“三查八对”制度与无菌原则、为并发症进行了针对性护理、安排专人进行物品管理等措施;针对患者因素,又采取了健康宣教、控制饮食和运动等防范措施,而从结果中研究组7.5%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97.5%的护理满意度可知,这些因素确实可以通过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有效的防范。
结语
患者因素、护士因素以及意外事件是血液透析护理中最常见的不安全因素,临床可以通过风险管理进行防范,以降低风险事件给血液透析效果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艳苹.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30):137-138.
[2]谢文瑶.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02):211-212.
[3]孙立复.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的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8):3614-3615.
[4]王灵芝.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12):1830-1832.
[5]周丽梅,邓丽敏,周晓东.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08):237-238.
[6]吴传芳,席明霞.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