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 100029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在脑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了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投硬币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循证护理干预,然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8.57%)、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5.64±1.35)分和满意度(100.0%)均高于对照组的(88.57%)、(61.34±1.32)分、(90.0%),而神经功能评分(52.13±1.18)分、住院时间(7.69±1.23)d和并发症发生率(7.14%)均低于对照组的(78.59±1.20)分、(14.65±1.46)d、(30.0%),他们之间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阶段,为其提供系统性循证护理干预,既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指标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关键词】脑梗死;循证护理;护理效果
脑梗死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如果未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诱发患者出现偏瘫、失语、认知及运功功能障碍。临床上治疗脑梗死的方法和药物比较多,但是效果不理想,加之患者各项功能恢复缓慢,康复护理周期较长,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阶段,为其提供系统性的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现对其进行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择了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投硬币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40例男,30例女,年龄在59-85岁,平均(74.5±1.3)岁;实验组中41例男,29例女,年龄在60-83岁,平均(74.0±1.4)岁。两组患者在临床方面的数据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均给予了针对性的检查和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对患者的身体症状和指标给予密切的观察和记录,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处理,以确保患者临床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实验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又提供了系统性的循证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大多数脑梗死患者缺乏对疾病的了解和认知,从而导致他们出现害怕、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此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变化情况给予密切的观察和记录,并加强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耐心向患者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自信心和依从性;(2)用药护理。脑梗死患者需要长时间进行服药,此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及家属药物的使用方法及剂量,并告知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上报,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3)健康指导护理。医院可以定期聘请专业人员来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并向他们发放与脑梗死疾病有关的健康手册,以此来加深他们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确保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的顺利进行;(4)恢复期护理。护理人员尽可能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居住和治疗环境,并结合患者病情和身体特点来为其制定康复计划,早期患者可以在病床上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训练,以此来提高患者的肌肉活性。
同时,后期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开展下床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和平衡训练等,以确保患者身体机能的快速康复;(5)并发症预防护理。入院后,大多数脑梗死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这就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概率,此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痰液量及痰液颜色进行观察,以此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肺部感染现象,同时还需要及时清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发生窒息现象;(6)出院指导:护理人员要告知出院患者定期回院进行血压、血糖及血脂的复查,并注重肢体锻炼,如果出现眩晕、步态不稳及手指麻木无力等现象时,要及时就医。
1.3临床评定标准
(1)临床疗效。治愈: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发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超过了90%,同时病残程度降低至0级;显效: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发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了50%-90%,同时病残程度降低至1~3级;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未见改善,甚至出现了恶化的趋势。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数×100%。(2)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进行记录和对比;(3)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住院时间、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了百分数(%)给予表示,计量资料采用了均数±标准差给予表示,组间研究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反映研究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比较
通过护理干预和统计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8.57%)明显高于对照组(88.57%),他们之间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统计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5.64±1.35)分高于对照组(61.34±1.32)分,而神经功能评分(52.13±1.18)分低于对照组(78.59±1.20)分,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统计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7.69±1.23)d和并发症发生率(7.14%)均低于对照组(14.65±1.46)d、(30.0%),而满意度(100.0%)高于对照组(90.0%),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提升,此时就需要做好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而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脑梗死的常用方式,但是其并发症发病率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阶段,还需要为其提供针对性、系统性的循证护理干预,如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指导护理、恢复期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这样既可以使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的自信心、依从性,而且还可以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循证护理干预的应用,还可以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屈少宁,任芳芳.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贵州医药,2019,8(2):61-62.
[2]李静,孙英英,高文翠.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20,11(3):127-128.
[3]焦军花.脑梗死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6(2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