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李燕
1.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2.四川省“双师型”护理名师工作室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为了让中高职护理人才需求更明确,让中高职办学和人才培养更规范,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更加系统、科学;同时也有利于一部分从中职升到高职的学生学习更系统,有新的知识点,没有重复学习的问题,进行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开发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中高职衔接《基本护理技术》进行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主要从课程岗位能力分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衔接、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与评价、教材与资源开发六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基本护理技术;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的快速发展,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建立并逐步发展,以期快速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护理人才的学历层次和基本内涵,然而在实际衔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首当其冲的便是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评价等方面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的问题。
为了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的专业化水平;为了让中高职人才需求更明确,让中高职办学和人才培养更规范,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更加系统、科学,同时也有利于一部分从中职升到高职的学生学习更系统,有新的知识点,没有重复学习的问题[1],进行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的开发是很有必要的。
《基本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临床专业课程基础,也是后期进行临床实习的基础课程。课程包含护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工作方法、基本技能与原理,并通过对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学习与积累、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整合,培养和训练“实用型”和“职业型” 护理人才,满足现代医院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的迫切需要。
本文从课程岗位能力分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衔接、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与评价、教材与资源开发六个方面对中高职衔接《基本护理技术》进行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
1课程岗位能力分析
《基本护理技术》中职和高职重合度非常大,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护理中职和高职在目标岗位上部分重合现象严重,而且都要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基于此,我院对四川省67家医院进行调研,对中职和高职基本护理技术课程岗位能力进行剖析,中职岗位能力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并运用这些知识技能从生理心理等方面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侧重单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高职是在中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模拟训练,强调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特别要求对基本护理技术中新成果、新技术的吸纳和应用,保证其始终走在科技发展的前列,侧重综合技能训练和素质提升。具体见表1。
表1 课程岗位能力分析衔接说明表
2课程目标分析
路通镇等[2]调查显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实践技能较差、工作态度不端正,很难符合临床实习岗位和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中职学生容易理解并学会的课程是操作性强(急救护理、护理基础)的课程[3]。高职护理教育着重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理论、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能胜任护理服务、健康教育及咨询的高素质技术型护理人才[4]。在岗位能力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上设定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基本护理技术》课程目标。具体见表2。
3课程内容衔接
根据课程岗位能力分析和课程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和整合课程内容。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进行融合,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师生及生生互动为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真正把护理程序贯穿于护理工作始终,满足社会需求[5]。将高职阶段课程内容分为三大教学模块:入院患者护理、住院患者护理和出院患者护理。依据护士职业成长发展规律设计,由专职教师与临床带教教师集体讨论后重构16 个学习任务,基于工作过程在 16 个学习任务中梳理 48 项典型工作任务,以模块一中的第六项任务标本采集为例,课程内容标准设计见表3。
4教学手段与方法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利用基本护理技术MOOC平台开展翻转课堂,利用动画、微课、虚拟现实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化解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对学生学习后仍然存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答疑,利于学生对难点的理解及记忆,提升学习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破除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为基础,灵活运用小组讨论、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基本护理技术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与发现创造的积极性,并培养其独立推理、分析、决策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校内学习完成后,学生带着任务去临床见习,带教教师指导学生接诊,面对真实患者运用相关护理知识开展护理服务,然后将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作为拓展内容再次进行解答,完成对该任务的“螺旋上升式”学习。
5考核与评价
考核突出过程与阶段考核相结合,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6],注重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改变。评价内容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力,更关注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提升。强调课程综合能力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定期组织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作为改进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
6教材与资源开发
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为了达到针对护理对象以护理程序开展工作过程,将知识、技能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目的开发校本教材,教材充分体现了两个理念,即以职业素养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项目引导、院校融通、教学做一体的职业教学理念和以“人本关怀、全程护理” 的护理职业工作理念[7]。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习效果,充分利用2个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 ),打造 1个平台(基本护理技术MOOC平台),现护理实训中心配备常见基本护理技术项目综合训练的各类模拟操作软件和考评系统,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并进行自我测试。建立《基本护理技术》教学网站,含2D动画、3D动画、虚拟护理游戏、微课等资源70余个,可实行网上辅导答疑,使教学资源共享。
7小结
目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8]。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深化改革的窗口期和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护理高职教育是我国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平台,做好中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衔接,既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又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卫生人才的需求。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体现课程体系的连贯性和层次性,提升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剑忠.关于中高职衔接外科护理教学标准开发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215-216.
[2]路通镇,秦淑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情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8):107-108.
[3]邵晋萍,李志英.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中职阶段课程设置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08):135-137.
[4]赵蕴珍,田野,马连娣.护理专业中等职业、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J].护理研究,2014(32):4091-4092.
[5]李言华,李伟萍.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护理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1, 19(4):140.
[6]熊瑛,高国丽,张丽雁,胡颖,郭睿.基于课程标准的中高职母婴护理课程衔接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4):52-54.
[7]李秀莲,高丽萍,莫莉.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学基础》教学课程系统化设计[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01):53-55.
[8]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S].教职成[2011]9 号.
[9]王炎斌.“职教20条”指引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9,33(04):32-37.
基金项目: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课题编号:GZY16B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