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及应对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0期   作者:王储
[导读] 本文主要对对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探究血透室管理采取的应对方法。
        王储  
        济南威高肾科医院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对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探究血透室管理采取的应对方法。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主体为50例本院在过去半年2020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本院血透室收治的患者,经不同的时间段进行管理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在血透期间(2020年1月-2020年3月)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血透期间(2020年4月-2020年6月)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2组干预效果展开分析。结果:实验组经风险管理后护理满意度、风险管理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更高,2组结果对比有意义(P值范围<0.05)。实验组经风险管理后风险事件发生频次明显比对照组更低,2组结果对比有意义(P值范围<0.05)。结论:在血透室管理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进一步改善风险事件的发生频次,保障其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可推广。
        关键词:血透室;护理风险;满意度;风险管理水平;发生频次
        血透室在医院之中属于患者治疗的主要部分之一,若血透室出现差错,则会对患者直接造成损伤,严重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在临床中做好护理风险管理需经加强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干预,才可有效提升血透室的工作质量[1-2]。本文研究对象为50例本院在过去半年2020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本院血透室收治的患者,主要对风险护理模式于血透室管理中的价值展开分析,进而对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展开研讨,研究如下文详述:
1.研究资料
1.1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主体为50例本院在过去半年2020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本院血透室收治的患者,经不同的时间段进行管理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在血透期间(2020年1月-2020年3月)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血透期间(2020年4月-2020年6月)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男女为28:22,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23.99±12.04)岁。此次2组治疗结果相关数的分析是基于2组年龄、性别等差异性分析之上而展开,2组个人资料数据分析无差异,在结果中展开数据的分析具有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血透期间(2020年1月-2020年3月)进行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时需加强病房环境的改善,在治疗前需了解其个人状况,对治疗状况进行详细告知。
        实验组在血透期间(2020年4月-2020年6月)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如下:
        (1)护理风险识别。在肾脏疾病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和风险识别的应用至关重要,可为制定应急预案提供依据。为了进行风险识别,有必要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后,需要选拔领导和成员,其中领导1人,成员5人。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护理规程,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全面掌握操作规程。然后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定培训内容。在培训期间,应进行专门的强化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应急技能和急救知识。培训结束后,对相关人员的具体工作进行回顾和检查,记录护理过程中发生风险事故的原因。
        (2) 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在识别护理风险的基础上,运用讨论和沟通的方法分析产生的原因。同时,针对不同原因提出不同的对策,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注意提高护士的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总之,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提出并改进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后继续对护士进行考核,然后进行分析、总结、改进和再应用。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责任制,和通过实施风险管理责任制,确保相关护士不断提高护理水平。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拓展用户权限,促进护士不断提高个人业务水平。
        (3)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科室中需要对事故、差错事件进行总结,对差错事件的报告进行优化和完善,不断的增强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时的责任感,加强护理人员的监督和考核,了解其工作质量、操作能力以及工作量完成状况,以保障患者接受到的护理指导更具专业性。在血透前需强化患者个人体征检测、血透评估以及基本生活指导,强化疾病讲解和宣传,提醒血透中注意事项,保障患者个人的认知度,以此保障血透可顺利的展开。
1.3统计学研究
         在2组展开的结果分析,数据分析基于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后的组别比对,计数分析采用(n%)模式以展开数据的比对,计量分析采用(x±s)模式对2组展开数据比对,2组的数据表达经过组别核对后再展开文字论述。P值在2组比对后若范围<0.05时即符合判定标准,2组研究数据与数据间有大差异,数据比对间即有统计意义。
2.结果
        实验组经护理后患者关于满意度、风险管理水平评分、风险事件发生频次分别为92.0%(46/50,22例非常满意,不满意4例,其余24例基本满意)、(95.26±2.38)分、(32.1±2.92)次,对照组分别为74.0%(37/50,40例非常满意,不满意37例,其余33例基本满意)、(80.75±8.43)分、(60.37±5.13)次;实验组经风险管理后护理满意度、风险管理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更高,2组结果对比有意义(P值范围<0.05)。实验组经风险管理后风险事件发生频次明显比对照组更低,2组结果对比有意义(P值范围<0.05)。
3.讨论
        血透早已成为临床患者治疗的方式之一,但因血透后易出现低血压或心律失常,因此在血透后易于出现风险事件。常规护理在临床之中为基础护理,因护理措施对于患者不具有针对性,血透护理效果无法达到预期[2]。护理风险管理在血透的应用,在血透前做好准备,血透中配合医师展开血透,患者在整个血透期间,接受护理风险管理, 从血透前、血透中以及血透后的每一个环节中加强干预,有效保障护理的连接性。经过对护理中存有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加强护理工作中存有的问题进行安全问题分析,在护理工作之中坚持以预防作为主要部分,加强对措施的落实[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经风险管理后护理满意度、风险管理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更高,风险事件发生频次明显比对照组更低,2组结果对比有意义(P值范围<0.05)。概而言之,在血透室管理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进一步改善风险事件的发生频次,保障其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巍,邱金梅,田文杰,王盈,宋鑫雨.血透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以及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9):125+137.
[2]刘彬.血透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以及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4):86-87.
[3]黄莺.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效果的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06):99+102.
作者简介:王储(1987-03-01),女,汉族,籍贯:山东济南,当前职务:护士,当前职:护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血液净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