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防范式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0期   作者:崔光霞
[导读] 目的针对儿科的质量护理管理中采取相关风险防范护理的策略
        崔光霞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岭东区医        黑龙江 双鸭山          155120  
        摘要:目的针对儿科的质量护理管理中采取相关风险防范护理的策略和其产生的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抽选本院在医护中心集中养育治疗的120例脑瘫等先天性疾病患儿,并将这120例患儿平均分成两个组类,即参照组和研究组。针对参照组的60名患儿,应用普通的护理措施,针对研究组的60名患儿,在采取普通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追加相关风险的防范护理手段,对研究组和参照组的患儿分别产生的相关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参照组的患儿在通过施行有效的护理以及治疗之后,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患儿的相关护理效果得出,研究组的患儿总有效率是95.1%,显效的几率是71.1%,参照组的患儿总有效率是73.2%,显效的几率是55.4%。研究组的患儿相关护理效果要显著好于参照组的患儿。结论在儿科的质量护理管理当中,施行有关风险防范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患儿的死亡几率,值得在医学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风险防范式护理;儿科护理;应用价值
        引言
        儿科收治的主要是儿童,由于儿童身心发育不成熟,比较活泼好动,加上儿童对医院、医生以及打针吃药具有较高的抗拒感,存在较大的用药难度,这也导致护理工作更加复杂,若没有做好患儿的护理可能引起纠纷事件。因此需要注意儿科护理管理,警惕各种风险的出现。风险防范式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类型和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展开相应的干预,从而减少各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在儿科护理中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文章主要针对不同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抽选在我院医护中心收容诊治的120例儿科类患儿,并将这120例儿科类患儿平均分成两个组类,即参照组和研究组。在研究组中,存在26例男性和34例女性,患儿的年龄位于1.5岁到15岁之间,患儿年龄的平均数是7.8岁;在参照组中,存在32例男性和28例女性,患儿的年龄位于2岁到15.5岁之间,患儿年龄的平均数是7.6岁。研究组和参照组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普通资料的比较中,两组数据差别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方法
        针对参照组的患儿,采取普通的护理措施,针对研究组的患儿,在采取普通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追加相关风险防范的护理手段,具体措施如下:
   (1)人员管理。组建风险管理小组,分析患儿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归纳,提出针对性处理措施,加强人员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其风险意识、业务水平,引导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其安全意识,便于全面评估临床风险。
   (2)制定工作流程。根据科室特点完善工作流程及细节,并对其各项操作予以重视,确保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提高操作科学性,减少人为误差,保证患儿生命安全,针对出现的风险事件及时定期总结,并通过头脑风暴等提出解决方案。
   (3)相关风险的辨别:相关护理人员要仔细研究患儿的相关护理信息,探讨有关护理风险原因,制订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另外,相关护理人员要注重自身专业技能和法律知识的培养,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且,相关护理人员需要按照患儿的实际情况,评估患儿的自身状况,更为合理地制订相关风险防范护理的策略。
        (4)心理护理。确保病房环境温馨舒适,了解患儿个性、爱好等,根据其年龄特征布置病房,尽可能消除其紧张陌生感,提高患儿配合度,帮助其保持良好心态,这也利于改善家长心理状况,避免过分担忧,影响疾病治疗及预后,加强沟通交流,患儿通常求知欲旺盛,护理人员应保证态度亲切、语气温和,尽量解答其疑问,并面带微笑,予以正面引导,以患儿为中心,表现人文关怀,以成功案例展示、现身说法等方式,帮助患儿提高信心,促使其积极配合。针对家长,加强健康宣教,主动告知其疾病知识,包括发生发展、治疗原则、预后及注意事项等,消除其错误认知,避免不良应激,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通过宣传册、视频、图片等工具。
        二、结果
1.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显著好于参照组的患者,两组数据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表1,研究组和参照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n(%)]
       
2.120名患儿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具体状况
        在本次研究当中的120例患儿的有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状况有以下几种:违医行为,护患之间交流不利,技术手段不熟练,护理记录不确切,缺乏责任感,具体数据见表2。
表2,120名患儿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具体状况[n(%)]

3.讨论
        儿科护理管理,相比其他科室更具难度,患儿依从性不高,加之生长发育不完善等,护理难度更高,其预后相对较差。加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上述问题,常规护理模式效果并不理想,该文采取风险防范式护理效果显著。关护理风险事件,即在相关护理人员施行护理的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安全的状况。
        儿科患儿年龄小,治疗依从性差,且相关护理人员缺乏有关儿科疾病的基础知识,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操作手段尚未成熟等原因,造成儿科类的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较易存在风险事件。所以在施行儿科护理时,为尽最大可能减少儿科有关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水平,需要相关人员重视护理管理的过程,科学合理地采用相关风险的护理策略。本文研究中,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由于存在违医行为而导致护理危险事件的几率是22.9%。患儿以及其家属需要遵从医院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听从有关医护人员的吩咐和管理。然而有诸多原因影响,比如患儿的家属没有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或是患儿的监护人没有遵从医院相关规章管理制度,不配合治疗护理,拒绝抽血和相关项目的检查等,都会造成患儿在就医的过程中具有护理危险事件的风险。通过表2得出,由于护患之间交流不利导致相关护理安全隐患的几率达到了21.4%,其主要原因是在相关医患人员使用药物时没有进行告知,在相关医患人员进行有关项目的检查时没有告知患儿家属,以及对于一些必要的治疗护理问题没有耐心进行一一解答,加上相关护理人员的工作较为繁忙,医护人员和患儿监护人交流不充分,致使患儿及监护人的不满,并且发生相关医患纠纷。加强相关医护人员和患儿监护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处理好护患之间的关系,创设一个良好的护患氛围。注重提高相关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升相关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完善落实医院相关规章制度,严格依据规定条例进行操作。强化重要护理环节的管理,能够在出现护理危险事件之前进行预防,防患于未然。注意鼓动相关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用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情绪不佳的患者,提升相关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医学临床上需要注重儿科护理安全的有关影响原因,减少儿科护理危险事件的出现,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儿科收治的主要是儿童,由于儿童身心发育不成熟,比较活泼好动,加上儿童对医院、医生以及打针吃药具有较高的抗拒感,存在较大的用药难度,这也导致护理工作更加复杂,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临床护理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秦晋萍.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8):170.
        [2]潘秋吟.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02):112+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