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军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东亭分院 放射科 江苏省无锡市 214101
【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应用多排螺旋CT技术诊断、鉴别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5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技术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观察多排螺旋CT的诊断结果。结果 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45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多排螺旋CT检出39例,诊断符合率为86.67%,灵敏度为95.12%、特异度为50%、准确度为91.11%。CT显示肿瘤形态,呈长条形2例,不规则形5例,类圆形及椭圆形38例;肿瘤直径为5mm~25mm,平均(15.07±1.29)mm,病灶呈分叶征18例、毛刺征15例、胸膜凹陷征10例、边缘光滑整齐2例。病灶内部呈空泡征10例、密度均匀10例、小钙化10例、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8例、细支气管充气征7例。结论 早期周围型小肺癌采用多排螺旋CT诊断,分辨率高、扫描范围广、可清晰显示肺部病变情况,诊断准确率高,为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鉴别提供有利的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多排螺旋CT;早期周围型小肺癌;鉴别诊断
周围型肺癌是直径<3cm的肺内恶性肿瘤,起自三级支气管以下,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具有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等特点,早期表现为轻度胸痛、发热等症状,容易被患者忽略而错过最佳诊治时机,一旦病情发展晚期,治疗难度大、治愈率低,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早期准确诊断和鉴别[1]。本文就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行多排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鉴别,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诊断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5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为(45.18±6.75)岁,病程2个月~13个月,平均病程为(6.42±1.33)个月。纳入: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为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均表现为胸痛、咳嗽、发热、等症状;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已排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中晚期周围型小肺癌;合并其他严重肺部疾病者;肿瘤细胞发生远处转移者。
1.2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16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扫描,扫描范围肺尖到隔肌,参数设置:电压120KV、层厚10mm、层距lOmm、螺距1:1、电流采用自动管电流,取仰卧位,足先进,双臂伸直举过头部,先行常规扫描,再行增强扫描。扫描前先训练患者吸气、屏气,屏气时完成一次全肺扫描,再对病变区域行薄层靶模式扫描,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从肘静脉注入剂量为80ml碘比醇造影剂行动态增强扫描,注入速度为4ml/s,注射完成后15s、30s、60s、120s分别扫描,最后把图像传送到影像工作站进行处理,重建三维立体影像,并进行分析[2]。
1.3观察指标
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对图像进行判断,分析影像学特征,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观察多排螺旋CT的诊断准确性及灵敏度、特异度等。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PSS 22.0行专业统计学分析,诊断符合率等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差异为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分析
CT显示肿瘤形态,呈长条形2例,不规则形5例,类圆形及椭圆形38例;肿瘤直径为5mm~25mm,平均直径为(15.07±1.29)mm,病灶呈分叶征18例、毛刺征15例、胸膜凹陷征10例、边缘光滑整齐2例。病灶内部呈空泡征10例、密度均匀10例、小钙化10例、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8例、细支气管充气征7例。
2.2 多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
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45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多排螺旋CT检出39例,诊断符合率为86.67%,其诊断灵敏度为95.12%、特异度为50%、准确度为91.11%,见表1。
3讨论
周围型小肺癌病情发展快,早期无明显特征,往往容易被忽视,X线、超声、CT、MRI等均有临床诊断价值[3]。本研究主要采用多排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该诊断方式具有无创、操作简单、分辨率高、可重复、诊断符合率高等优势,可作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常规检查。
本研究结果提示,45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多排螺旋CT共准确检出39例(86.67%)、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12%、50%、91.11%,结果证实,多排螺旋CT可准确诊断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利的影像学依据,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多排螺旋CT在扫描过程中受患者呼吸运动影响较小,有效避免发生重叠图像,可清晰显示病灶的位置、形态、特征等病变情况,可准确反映出病灶与血管、胸膜、支气管的关系,影像学特征呈现不规则外周轮廓,表现为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空洞征、毛刺征等,通过观察其影像特征,可准确鉴别疾病类型,提高诊断准确率[4]。有学者认为,多排螺旋CT技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通过设置ROL对重点区域进行薄层扫描,能够准确检出微小病灶,明确病灶内部与周围血管、组织的关系,从而可准确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5]。
综上所述,多排螺旋CT应用于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中,具有分辨率高、扫描快速、可反复、无创等优势,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度、准确度,经增强扫描后,可提高诊断准确率,有助于患者治疗及预后。
【参考文献】
[1]周环,满凤媛,张卫红, 等.多层螺旋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癌症进展,2019,17(18):2131-2133,2195.
[2]宋瑞敏.多排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3):4278-4280.
[3]刘润新.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8,37(06):8-10.
[4]李建平.多排螺旋CT技术对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应用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2):72-73.
[5]温学林.多排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1):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