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琴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济南 250132
【摘要】目的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对抢救时间与抢救效果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0例,依托于数据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0例患者。期间,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的措施,实验组则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的方法,进而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效果进行横向的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抢救时间、抢救效果的比较上,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该差异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优质护理的方法,可以提高临床救治的效果,并能缩短急诊操作的时间。故而,该种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优质护理;抢救时间;抢救效果
在临床上,患者一旦被诊断为急性心梗(AMI),若未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治疗,便会导致心律失常、休克等问题的发生,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为此出现死亡的情况。有统计数据指出[1],近年来我国急性心梗(AMI)的发病人数,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可见,急性心梗(AMI)急诊救治以及护理工作的开展,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讲,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是否具有一定临床效力的问题,便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此,本次实验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对抢救时间与抢救效果的干预效果进行相关探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研究资料
回顾性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0例,依托于数据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0例患者。这中间,参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6.11±4.12)岁;实验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6.98±4.79)岁;通过比对发现,两组患者的研究资料,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参照组
参照组患者采用接受常规急诊护理的措施。
1.2.2实验组
不同于参照组,实验组在参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优质护理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1)院前急救流程优化。急诊医护人员在接到抢救电话后,需要迅速启程出发,同时在途中还要与家属进行再次联系,从而在这过程中对患者的疾病情况、病史情况等进行详解的了解,同时还要指导患者的家属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治措施,并告知家属切勿随意挪动患者,保证患者的平稳。在抵达现场后,需要及时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其面罩吸氧,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2]。(2)接诊流程优化。在急救车转运到医院的过程中时,医护人员需要同就诊护士进行联系,以便提前准备药物。若患者在这过程中,存在有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医护人员便应及时进行吸氧、卧床休息等操作,同时迅速展开血常规、心肌酶的临床检验,并做好相应的PCI术前准备。(3)就诊流程优化。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吸氧以及液体补充等,以此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并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给予患者以必要的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急诊耗时、抢救效果情况进行回顾性考量分析,以此来对优质护理的效果进行界定。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6.00软件进行此次实验的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运用均数±平方差(±s)的方式表示,卡方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比较,并以率反映。若P<0.05,差异便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急诊耗时、抢救效果的比较
回顾性数据分析表明,实验组患者在抢救效果、急诊耗时的比较上,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该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常见的急诊危重症。医学研究指出,该病在临床上存在有发病急骤、病程迅速、致残率高以及致死率高的临床特征。有研究指出,患者的冠状动脉在出现闭塞的情况后,其自身心内膜下的心肌细胞就会在18分钟的时间里坏死,闭塞3h之后坏死的部位能够扩展到心内膜全层的三分之二处,在闭塞时间超过6h之后,便会出现不可逆转的透壁性心肌坏死,继而导致死亡的情况发生[3]。故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佳的急救时间,便是发病的6h以内。因此,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救治的过程中,需要在急诊护理的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的方法。首先,医院方面应优化现有的院前急救流程,并以此为出发点,并在后续的接诊、就诊过程中,通过融入优质护理的方法进行整个护理流程的衔接,以此来强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救治[4]。总之,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救治的过程中,应该适时的在急诊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的方法,从而提高临床抢救的效果,并缩短急诊的耗时。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在抢救效果、急诊耗时的比较上,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该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过程中,适时地采用优质护理的方法,可以提高临床抢救的效果,并能降低急诊耗时,这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来讲,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优质护理的方法,可以提高临床救治的效果,并能缩短急诊操作的时间。故而,该种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娟. 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18, 25(3):377-378.
[2]宁创举, 陈泽宇, 耿美玲.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26(22):161-162.
[3]张敏.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作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 10(30):191-192.
[4]孟艳婕. 分级分区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初步救治时间及抢救效果的影响[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 16(5):26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