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云,张永灵,王群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骨科 安徽 合肥 230022
[摘 要] 股骨颈骨折患者,患肢5天处于内收、内旋、髋膝关节屈曲>90°强迫体位,每次更换体位时患肢抽搐10min~30min不等,血钙正常,予镇静、镇痛、补钙均无效。无抽搐史,曾参加过战争,有心理强迫性障碍,对创伤高度恐惧,患肢取强迫体位,导致患肢曲髋肌群长时间处收缩状态,当快速变换患肢体位时,使肌群突然放松,诱发骨骼肌兴奋性增加,发生局部肌肉痉挛而抽搐。予心理安慰,协助其缓慢更换到平卧位后,未再抽搐。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体位;抽搐
股骨颈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一种损伤,术前一般采取布朗氏架骨牵引数日,使骨折复位,减轻对周围软组织的压迫与血管神经的扭曲,患肢屈髋、屈膝15°、外展中立位15°~30°[1](牵引状态);或患肢伸直、屈髋屈膝5°~10°、外展20°外旋5°体位(非牵引状态)。待骨折缓慢复位、髋部肌群松弛后,行内固定或股骨头置换手术。这样的体位安置,患肢一般不会出现抽搐现象,2019年12月我科收治一例股骨颈骨折取强迫体位导致患肢抽搐的患者,并误诊误治,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6岁,因跌倒致左下肢疼痛伴活动受限8小时,X线检查示:左股骨颈连续性中断,于2019年12月4日18:54 以“左股骨颈骨折”入院。体检:T 36.3℃,P 84次/分,R 18次/分,BP 123/69 mmHg,左下肢内收、内旋、屈髋屈膝>90°,躯干呈右侧卧位,左髋部轻度肿胀、压痛(+)。入院后积极完善术前检查,12月4日血钙 2.20 mmol/L (参考值2.11~2.52 mmol/L),患者一直呈入院时的强迫体位,拒绝骨牵引和更换体位。12月6日01:30护士大、小夜班交接班,查看患者皮肤情况,用手牵引患肢使其伸直时,导致患肢抽搐,患者情绪高度紧张。予心理安慰,心电监护,吸氧,患肢回归内收、内旋、屈髋屈膝位,躯干右侧卧位,约20min后抽搐停止。患者既往无抽搐病史,复查血钙2.26 mmol/L,脑电图无异常。12月6日01:30至12月9日09:30,左下肢持续呈强迫体位,医务人员期间多次尝试更换患者体位,但只要轻微移动患肢,患肢即抽搐10min~30min不等,疼痛评分 ≤3分,分别请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疼痛科会诊,予镇静、镇痛、10%葡萄糖酸钙20ml静脉滴注QD等处理,均不见好转。12月9日10:00,请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骨科副主任护师会诊,通过耐心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平时生活、家庭、工作情况均正常,身体健康,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战争中头部被弹片击中(当时已手术取出弹片),亲眼目睹过许多战友的牺牲,对这次骨折非常恐惧,认为绝对不能移动患肢。
副主任护师随即对着X线片给患者详细讲解股骨颈的解剖、导致股骨颈骨折的力学原理、骨折后正确的体位、治疗方法的选择、预后、术后如何功能锻炼等相关知识,让患者理解正确移动患肢不仅不会增加损伤,也不会引起疼痛加重,而且还能使骨折复位,避免对骨折周围软组织的压迫,减少并发症,使肌群松弛,便于后期手术。使患者了解到骨折后正确体位的重要性,在取得其信任后,用双手轻柔、缓慢牵引患肢,使患肢逐渐呈伸直位并维持2分钟后,在持续牵引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自行由侧卧位更换成平卧位,并使患肢呈轻度外旋、外展位,膝下垫薄软枕,使髋、膝关节轻度屈曲,整个更换体位过程及更换体位之后,患肢没有抽搐发生,而且感到体位较前舒适,之后每次更换体位,均由护士用双手牵引患肢进行,患肢没再发生抽搐现象。于12月9日11:00停用镇静、镇痛、补钙等处理, 12月11日行“左股骨颈骨折髓内钉固定” 术,术后能自行更换体位,12月16日出院,随访1周、1个月、3个月、5个月,患肢无抽搐,功能良好,患者已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
2 讨 论
2.1 抽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抽搐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骨骼肌兴奋性增加,而引起骨骼肌兴奋性增加的原因有很多,如高热、脑 血管意外、水电解质紊乱、癔症、癫痫等[2],由体位不当引起的抽搐鲜有报道。股骨颈骨折如果不能在伤后24 小时内急诊手术,一般需要行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使骨折复位、固定,或者行患肢伸直、轻度外旋外展、髋膝关节轻度屈曲位制动,避免骨折断端引起周围软组织损伤,使骨折、髋部肌肉、血管、神经复位,减轻股骨头缺血,并使髋部肌肉放松,有利于后期手术操作。该患者5天左右的时间一直处于入院时的患肢内收、内旋、髋膝关节屈曲>90°强迫性体位,拒绝骨牵引,拒绝安置患肢正确体位,并出现一更换体位就抽搐的现象。我们请多学科会诊协助诊治,予镇静、镇痛、补钙等治疗,均无效。
2.2 在该患者抽搐不能以常见原因解释、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我们请有心理治疗经验的医务人员与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了解到患者有参加战争的经历,并且在战场上目睹许多战友的牺牲场景,在心理上留下阴影,产生强迫性障碍[3],对创伤高度敏感与恐惧,主观意识上强迫患肢长时间处以内收、内旋、髋膝关节屈曲位,这种体位属于不稳定性卧位,导致患肢曲髋肌群长时间处以紧张、收缩状态,当快速变换患肢体位时,使收缩的肌肉突然放松,诱发骨骼肌兴奋性增加,发生局部肌肉痉挛而抽搐。
2.3 本例的诊治过程给我们一些提示,为了减少误诊,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几点:(1)全面仔细地采集并分析病史, 建立正确的 诊断思路,必要时打破常规思维。(2)对于特殊患者要多与其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3)心理护理的关键是要建立医患信任关系。(4)体位不当要及时纠正,避免长时间体位不当引起并发症。(5)骨折患者更换体位要动作轻柔、按解剖复位方向进行。临床医务人员要努力提高学识修养,加强医学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善于思考,积累经验,在诊治过程中做到详细询问病史、关注心理问题、医护密切配合,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正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4]。
参考文献
[1] 代极静,甘玉云,吴 玲,等.高龄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肺炎1例护理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5):163~165.
[2]王波,韩雪. 急诊科抽搐患者病因分析及治疗经验总结[J]. 海南医学,2016,27 (17):2860~2861.
[3] 白丽娟 ,阙建宇,师乐,等. 假性幻觉、强迫性表象和思维鸣响的鉴别 [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19,28 (4):315~317.
[4] 庞卫锋,方琪.与体位变化相关的癫痫发作 1 例分析 [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 (15):3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