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鑫 颜燕佳
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201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社区2018.4-2019.4月8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使用社区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0例,使用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病情均开始得到改善,观察组采用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后呼吸功能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治疗后呼吸功能指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阻肺稳定期患者采用社区呼吸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具有较强临床效果,所以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呼吸康复治疗;慢阻肺;稳定期;分析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指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种疾病。慢阻肺根据病情程度可以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者症状轻微。慢阻肺稳定期具有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等特点,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对疾病治疗和预防。采用社区常规治疗能够改善病情,而采用社区呼吸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防止病情复发。本文即分析采用社区常规治疗和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后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社区2018.4-2019.4月8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59.85±9.85岁)和观察组(40例,男20例,女20例,59.15±9.36岁)。纳入标准:均为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其他合并疾病,精神异常,无法进行治疗患者。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社区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社区呼吸康复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2.1社区常规治疗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治疗、日常生活指导治疗、功能运动指导等常规治疗。
1.2.2 社区呼吸康复训练
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社区呼吸康复训练,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积极向患者宣导关于慢阻肺稳定期防护措施、复发情况以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以及重视程度。
心理治疗:由于此病病程较长,所以患者容易产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所以应该积极安慰、关心患者,向患者列举成功案列,增加患者战胜病情信心。饮食运动指导: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制定均衡饮食计划,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患者应该积极进行适当运动,增加自身抵抗能力。呼吸康复训练:缩唇呼吸:患者用鼻子进行呼吸,吸气后屏气,将口唇缩成吹口哨状慢慢呼气。腹式呼吸:患者坐位或者卧位,将左手放在胸上,右手放在上腹部感受呼吸气流,吸气用鼻深吸,上腹部隆起,涌口呼出。坐式呼吸:患者坐于床边,双手握拳垂直身体两侧,吸气屈肘,呼吸伸肘,反复重复。在训练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身体实际情况调整呼吸功能训练次数,如果感到乏力,应该暂停休息。
1.3 疗效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对比
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治疗后,肺活量(FVC)(2.54±0.23)L,第一秒呼吸容积(FEV1)(1.46±0.14)L,FEV1/FVC(0.52±0.02),观察组采用社区呼吸康复训练治疗后,肺活量(FVC)(2.98±0.34)L,第一秒呼吸容积(FEV1)(1.52±0.22)L,FEV1/FVC(0.58±0.05).两组FVC(t=6.779,P=0.001),FEV1(t=1.455,P=0.150),FEV1/FVC(t=7.047,P=0.001)。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呼吸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阻肺主要是慢性慢阻塞肺部疾病,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痰多等,在生活中也被称为慢性支气管炎或者肺气肿,如果不加以治疗则会导致呼吸衰竭症状[1]。慢性肺分为急性加重与稳定期,稳定期慢阻肺极容易出现病情复发,因此稳定期治疗预防十分重要。
社区呼吸康复治疗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度以及重视程度,心理治疗,减少患者因为病情带来的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饮食干预,帮助患者调整良好的饮食习惯,日常生活干预,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用眼习惯,适当进行运动,增加自身抵抗能力,通过制定呼吸功能训练方法,加快患者病情恢复。本文即分析采用社区常规治疗和社区呼吸功能性康复治疗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呼吸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采用社区呼吸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具有较强临床效果,所以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勇. 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分析[J]. 母婴世界, 2019, 000(007):6-7.
基金项目: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优秀社区适宜人才培养计划(PWRs20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