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及其临床护理的分析及观察效果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8期   作者:庄博苏 周颖
[导读] 探析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后开
        庄博苏 周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广州510630
        【摘要】目的:探析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后开展临床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出现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血液透析患者74例入组,均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以动态分组法划分两组,对照组37例以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37例以针对性护理干预为主,统计两组溶栓成功率,记录两组溶栓时间,评估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溶栓成功率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溶栓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后,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升溶栓效果,使患者满意度提升。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血液透析;尿激酶溶栓;护理
        动静脉内瘘血栓是一种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是以瘘管杂音消失为主要表现,会减弱动静脉吻合口血管震颤,导致血液透析治疗时,血流量减少,达不到透析血流量标准,危害性极高。临床多采用溶栓治疗,治疗期间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升溶栓效果[1]。因此,本文对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出现动静脉内瘘血栓,行尿激酶溶栓治疗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观察,特选择74例病例开展分组研究,现将研究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接受血液透析患者74例,均并发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自愿入组,以动态分组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3.86±3.49)岁;观察组37例中男性25例,女性12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44.08±4.11)岁;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开展尿激酶溶栓治疗,方法:利用超声对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位置、大小进行观察记录,以5万~50万U的尿激酶,用2~5ml生理盐水稀释,采用脉冲式推注药物,于瘘管血栓形成处上方0.5cm处进针,对动静脉内瘘血栓进行局部溶栓处理,缓慢推注药液,听到杂音、触碰时震颤后,利用微量输入泵以1ml/min速度持续输注,溶栓时间为3~4h,药物剂量控制在50~70万U。用药后每隔5min,对瘘管震颤、杂音情况进行监测1次。
        对照组溶栓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饮食与运动、感染性可行性、指导等措施。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内容:(1)健康宣教:溶栓前,向患者讲解血栓形成机制原因,讲解溶栓治疗的方法与优势,使患者的认知水平提升,更好配合临床治疗。(2)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引导患者说出内心中的疑惑与不安,耐心聆听,及时反馈,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产生原因,采用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式,可通过谈话交流、病例讲解等方式,引导患者正确宣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信心,消除忧虑心理。(3)对所有感染可能性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或者是出现死亡均进行血流感染率的监测,评价感染可能性诊断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2](4)饮食指导:日常饮食应以少食多餐为原则,清淡饮食,少食甜食,控制盐分摄入,合理摄入各类营养成分,满足身体营养需求。(5)运动指导:嘱咐患者患肢不可提取重物,不可从事重体力工作,可适当锻炼,以患者耐受范围为宜。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溶栓时间,统计两组溶栓成功率,以问卷调查法,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尚可、不满意等四项指标,前三项之和为满意度[3]。
1.4 统计学处理
        以软件SPSS24.0处理,以()与t检验计量资料;以百分数与χ2值检验计数资料,统计学存在差异时,P<0.05。
2 结果
2.1 溶栓疗效
        观察组的溶栓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溶栓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结果比较,P<0.05,存在明显统计差异。

        终末期肾病患者多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代替肾脏发挥过滤功能,维持患者的生命。接受血液透析患者保持血管通路良好,是保证透析治疗的关键。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效果良好[4]。由于部分患者血管条件较差、血流量降低、血管壁损伤、反复穿刺等因素影响,易诱发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与此同时,冠心病、高血压等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增厚也是诱发此病的高危因素。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反复抽动保证血液流量充足的行为,导致血管壁损伤,非透析时血流对血管压力降低,形成血液断流现象,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后,会影响血液透析效果,因此,应及时开展有效的溶栓治疗。选用尿激酶开展溶栓治疗时,可使纤溶酶原催化裂解形成纤溶酶,使纤维蛋白凝块、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等降解,达到良好的溶栓效果[5]。治疗时应以超声引导,准确判断血栓位置,使局部尿激酶浓度升高,提升溶栓效果。溶栓治疗期间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可使患者的认知水平提升,消除不良情绪,加强饮食与运动指导,可使患者的身体状态有效改善,通过周到、细致、科学的护理服务体验,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6]。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后,开展尿激酶溶栓治疗,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升溶栓治疗效果,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护理体验。
参考文献:
[1]袁静,李恒,应金萍,王春燕,王微娜,蔡根莲,孙小仙,周华芳,陈江华.102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04):607-610.
[2]王晓珍,江雅,陈景莲,凌红艳.感染可能性评分预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140-142
[3]孙科.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溶栓综合护理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8):100+108.
[4]孙俊莲.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及其临床护理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1):245-246.
[5]冯萍萍.1例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溶栓治疗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7):153.
[6]颜晓艳.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的疗效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12):53+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