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芳芳,迟双会
山东协和学院 医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发育疗法在临床上治疗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某医院住院病人70人,年龄在30~70岁之间,将其分为治疗组36人,对照组34人。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及神经发育疗法。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用均数,用标准差描述分析,将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进行组间比较,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MAS评分及ADL评分相比于治疗前有较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发育疗法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对肢体的运动控制能力,减轻肢体的功能障碍。
[关键词] 神经发育疗法,偏瘫,运动功能障碍
神经发育疗法历经50多年的发展,当前国外神经发育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现代运动控制理论、运动学习和神经可塑性及生物力学的理论知识之上[1]。这种整体性的治疗技术现以新的运动控制和运动学习理论模型为指导在临床上进行使用[2]。神经发育疗法的治疗理念是根据神经发育的顺序形成的,治疗师在对患者体位控制及抑制异常动作时可利用抑制促通手法技术,以引导患者主动且正确完成运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的,通过学习训练及治疗师的引导促进,大脑可以在结构和功能上进行重新组合及适应,通过持续的手法和物理因子治疗刺激会使中枢突触联系增强或重建,建立新的突触联结,产生新的运动通路,以实现神经系统的重新组合,从而使运动功能尽早恢复[3]。神经发育疗法内容不仅包括促进也包括抑制,其抑制以及促通手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有较大的研究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在医院神经外科康复病房住院病人70人,通过影像学检查被诊断为偏瘫且康复评定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均为发病一个月前来治疗,偏瘫侧运动功能较差,生活不能自理。男女比例为4:3,年龄在30-70岁之间。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病情稳定,血压稳定,意识状态良好,年龄>30岁;(2)得到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及配合,且无意识、认知、听力、智力等障碍问题;(3)被确诊为脑出血并伴有后遗症一侧肢体偏瘫的患者;(4)无精神疾病,治疗部位无开放性损伤或皮肤感觉障碍、无骨折或骨质疏松症等特殊疾病。
1.2 研究方法 将抽取样本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及对神经发育疗法的接受程度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4),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48h内积极介入康复治疗。治疗方案选择以早康复评定结果为基础,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介入神经发育技术,患者Brunnstrom上下肢评级等级为一级,早期异常姿势及病理反射出现时应用Bobath技术及Brunnstrom技术,充分利用姿势反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等诱发出正常运动反应,通过对健侧肢体施加阻力引起患侧肢体的运动,在此阶段要防止发生关节挛缩。治疗两个疗程后应用Rood技术及PNF技术,刺激患者本体感受器促进肌肉功能结合视觉刺激对患者进行本体感觉刺激及视觉刺激(整个治疗过程贯穿进行基本的生活技能训练)。
1.3 评价方法 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以Carr-Shepherd运动功能评定分数为准:>17时判定为治疗有效,<16分为无效。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以ADL评分为准:>60分时判定为治疗有效,<60分时判定为效果不佳。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按a=0.05为水准,t>t0.05/68,判断两组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选取样本中对照组34人,男女比例10:7,50岁以上占比82%;治疗组36人,男女比例10:8,50岁以上占比80%。(1)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两组患者经过四个疗程的系统治疗后,运动功能均有明显地改善,治疗组MAS评分治疗前为16.23+0.95 ,治疗后为35.63+2.33;对照组MAS评分治疗前为17.12+0.94,治疗后为28.54+1.56,但治疗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M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55%)明显低于治疗组(88%)。(3)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ADL评分治疗前为45.23+4.31,治疗后为80.67+5.57;对照组ADL评分治疗前为44.23+3.66,治疗后为67.44+5.23。统计学数据分析得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分析与讨论
近些年全球脑卒中病发率较高,多数患者病发后丧失了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是人类活动一切的基础,此次研究从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疗效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1)神经发育疗法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治疗组36位患者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神经发育疗法其独特的理论性质对患者肢体运动及神经的恢复有较大的影响。(2)神经发育疗法对偏瘫患者ADL的影响:治疗组参与康复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有较明显地改善,对照组ADL评分相对较低。说明抛开共性因素手法治疗及神经发育治疗技术的参与与否对病情的疗效会有较大的影响。(3)治疗组与对照组产生不同实验结果的讨论:通过多角度分析得出神经发育疗法在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上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经实验及文献资料查阅证实神经发育疗法是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张谊平等人认为脑卒中患者神经系统有再次新塑造的可能,具备条件的情况下,部分神经元可再次生长,并通过组织修复与代偿,替代脑部皮质的功能,以达到肢体控制能力的目的[4]。杨卫新等人证实患者患病早期将电针与神经发育疗法结合起来,能较好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5]。由此可见神经发育疗法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较大的研究意义。
5 结论
神经发育疗法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对肢体的运动控制能力,减轻肢体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发育疗法内容包括促进以及抑制,其治疗观念虽还存在着分歧和差异,但在临床应用中通过综合细致地分析病人病程,在病人不同的康复阶段选择相适应的神经发育疗法技术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这项治疗技术理念可在临床上广泛地使用,使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更有效地治疗。
参 考 文 献
[1]李树春.李晓捷.儿童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紀伊克昌,刘畅,常冬梅.神经发育疗法理论与历史的变迁[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17(9):801-803.
[3]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11):422.
[4]张谊平.朱敏.樊佳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77(4):173-12512.
[5]杨卫新.王海波.倪波业等.电针结合神经发育疗法改善脑梗死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观察[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8,27(4):57-59.
通讯作者:迟双会 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