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功能障碍的针灸选穴方法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8期   作者:杨蕾
[导读] 吞咽障碍主要是由脑卒中引起,急性脑卒后吞咽障碍
        杨蕾          
        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00
        吞咽障碍主要是由脑卒中引起,急性脑卒后吞咽障碍发生率是41%,慢性为16%。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吞咽功能障碍也称作中风舌本病,会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窒息而死亡。虽然大部分患者在急性期内能够自愈,但目前对于恢复期的吞咽功能障碍,仍然没有明显的药物能够治疗。而由于造成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因素较多,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治疗。目前针灸治疗方法对恢复脑卒中后吞咽功能有着显著的疗效,因此以下主要分析针灸治疗法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中的运用,对其选穴方法进行整理和介绍。
1、治疗原则
(1)取穴
        采用近刺法,主穴选择吞咽功能障碍的主要部位,铺穴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由于在脑卒中后对运动神经元造成损伤位置不同,且受到影响的神经肌肉也不同,即使会伴随吞咽功能障碍的出现,但是会表现出不同的局部位置,所以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吞咽动作进行观察,从中找出具体的病状并治疗,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操作
         在采用针灸治疗方法时,主要是通过针刺的方式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刺激,所以在针刺时应尽量针达病所,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另外,在施针时,不应过多手法,主要是因为选穴位置多在面对及颈部皮下血管神经,其敏感性较强,如果过多手法,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而且还会引起针后出血。
(3)时间
         采取针灸治疗法时,不必拘泥于急性期还是恢复期,有症状应及早治疗,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同时在针刺时尽量在患者进食前进行,这样可以提高短期的治疗效果,也能够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2、选穴方法
        由于吞咽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口阶段和咽阶段,因此以下针灸治疗的选穴方法也主要针对这两个阶段进行阐述。
        (1)口阶段
        对于脑卒中引起的面部肌群瘫痪,不能闭合口唇的患者,其在进食时口腔内食物会被挤压,部分食物从唇部流出,部分食物进入到咽部,使得患者的吞咽效率降低。针对这种情况,主要的选穴位置为地仓、承浆、口禾髎;具体的操作为:沿着唇部斜方向刺针,进针深度是0.3-0.5寸。


        对于颊功能出现异常,表现为颊肌功能损伤使得咀嚼受到影响,无法与舌部有效配合,不能有效将食物固定在磨齿间,患者在进食时出现障碍,吞咽后口腔内残留食物。针对这一情况,选穴位置是四白、巨髎,颊机排刺;具体的操作为:直刺四白穴、巨髎,沿着肌肉走向方向颊肌排刺,深度为0.5-1寸。
        如果出现舌功能异常,表现为舌部肌肉无力且运动异常,不能进行食物抬举、塑性等,且舌部后部与软腭连接异常,使得食物容易提前进入到咽部,舌根无力则是食物推进困难。患者在出现舌功能异常的情况下,会造成食物推进障碍,需要分次吞咽,在进食时口腔内部食物残留。针对这样的症状,选穴位置是廉泉、夹廉泉、金津、玉液等;具体操作为:沿舌根方向刺进廉泉、夹廉泉,进针深度为1.5-2寸,舌面局部点刺,金津、玉液点刺放血,出血3-5ml退针。
        针对咀嚼功能异常的患者,其表现咀嚼肌易疲劳,肌力减退,对食物的切割和研磨产生影响,造成患者咀嚼困难、张口不能及食团形成困难。采用针灸治疗方法,其取穴位置为颊车、大迎、下关;具体操作为:垂直进针0.5寸。
        对于软腭功能异常的患者,表现为软腭麻痹,变形能力差,不能有效上抬,舌腭连接困难,并且食物在受到挤压后容易进入到鼻腔,容易造成患者误吸、鼻反流。针对这一情况,取穴位置为软腭局部;具体操作为:使用3寸毫针进行点刺。
        (2)咽阶段
         咽阶段主要出现两种异常情况,一种是咽功能异常,另一种是喉功能异常。对于咽功能异常,表现为咽部缩肌无力,不能进行波浪状收缩,咽提肌无力,喉结构上提受到影响,在进食是如果上提速度慢,容易造成喉口关闭不及时,或者是上提幅度低,容易造成喉口封闭不严实,这样食物会滞留在咽部,并且会导致穿透、误吸的情况发生。对于咽功能异常的选穴,主要是是翳风、咽后壁局部;具体操作为:沿着喉结方向斜刺经翳风穴,进针2-2.5寸,采用点刺方法进行咽后壁局部进针。而对于喉功能异常的患者,表现为下颌骨力量及喉结构上提受到影响,食物进入可能会挤入会厌和杓状软骨间的缝隙,声带无法严密闭合,食物容易进入到气管中。这类型患者会表现张口困难、吞咽缓慢、食物滞留、误吸等情况。具体的取穴位置是人迎、扶突;操作为:避开喉结进行直刺,进针深度是0.5寸。
        (3)注意事项
        在采用针灸治疗法时,不应追求强刺激的行针,应当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选择具体的行针方法和手法,一般需要留针,时间为30min,每次行针一次,6次为1疗程。另外,需要配合康复训练以此进行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的效率与能力,进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