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芝
南京安宁医院护理部 210031
摘要: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愈发的严重,家庭照护的有效性开始逐渐地降低,这就引发出了一系列的失能老人照护问题,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怎样能更好的将医养结合融入到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医养模式;失能老人;长期照护
通过数据调查分析了解到,我国预计在2050年老年人口数量会上升到4.8亿人,失能老人是这一群体当中尤为特殊的部分,该部分占据总老年人口比例的18%,比重数值极大。失能老人不管是自身的健康状况,还是心理状况都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甚至还会出现精神障碍等现象。所以,我国目前所需要解决的失能老人照护问题十分的严峻,需要在医养结合的背景下,解决好失能老人的照顾问题。以此来更好地改善民生现状,不断地提高医养结合护理模式推广的力度,将重心放置到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层面上,不断地完善失能老人的护理职能义务以及工作内容等。
一、医养结合的内涵
简单来说,医养结合就是把医疗诊治以及养老资源融合在一起,从根源上,尽可能地合理使用并调配社会的各类资源。医养结合模式的实行可以更好地处理老年人的养老以及照护等问题,需要把医疗护理服务更好地融入到养老等机构当中。相关的照护人员必须要了解并具有相对应的康复以及人文关怀等能力,这样可以更好的满足该类人群的身心发展诉求。将医疗诊治以及养老资源融合在一起,会进一步的延伸我国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重新调节养老服务以及医疗服务所存在的连接关系,结合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现状,对其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构建社会服务体系。
二、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发展现状
1.失能老人概况
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报告显示,我国于2010年失能老人的数量约为三千三百万。在2015年,这一数值极速增长到四千多万人,是总体老年人口数量的百分之十三。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会采取家庭养老的模式,这种家庭养老模式的照护压力会比较严峻,传统的照护模式根本不能满足老年人们的各类生活需求,其所能满足的需求会过于的单一化。
2.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模式
首先是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将医疗机构放置到养老机构当中,可以结合失能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设置相应规模的医务室,同时还需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配备急救车放置到其内部当中。或将社会的力量注入到其中,达到协同合作的目的。该种照顾形式的价值会比较高,可以用医疗的形式促进养护,但是这种照护模式覆盖到的失能老人群体类别较少,数量较低,其主要是以自理型的老人群体为主;其次是医疗机构提供养老相关服务,现阶段,该种照护模式会以医为主导,只能供给失能老人一些基础性的服务,并不能开展日常娱乐等活动,缺少精神的抚慰,只是进行简单的生活方面的照顾;最后是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协议合作,提供服务,开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两者的协作绿色通道。将这两类机构融合在一起,搭创出一个合作的桥梁,制定出转诊制度 [1]。
三、医养结合模式下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存在的问题
1.失能老人方面
首先是思想观念固化,对医养结合模式认可度较低。大部分的失能老人会受到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使得这部分老年人十分的抵触养老机构,并不会愿意居住到养老机构当中。
另外,近些年来,频繁的播报一些护工虐待老人等的新闻消息,这就使得这部分的失能老人会恐惧养老机构,并对其怀疑,不信任情绪极强,所以并不认可医养结合模式;其次,大部分护理机构的资源会比较少,所以这些机构会将重心放置到失能老人的日常服务当中,完全忽视了这部分群体心灵以及精神的抚慰,不会及时的开展康复性的治疗,不能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2]。
2.照顾者方面
首先,大部分子女照护技能水平较低,且子女照顾失能老人们的压力会比较高。家庭的照顾人员自身专业性的照顾能力不够,其只能对失能老人进行日常方面的简单照护,失能老人不能及时地进行康复的训练,所以一般情况下,会将老人们送到医院进行治疗。老年人居住在医院的住院费及护理费会比较高,这就使得子女们照顾的压力增加;其次,我国当前的医护人员数量相对匮乏,总体养老服务水平较差,护工行业从业资格的政策限制缺乏统一性,会忽视培训。护工人员的学历较低,甚至还有一些护工人员以前并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培训。
3.机构方面
首先,总体资金筹集的方式过于单一化,保险制度也过于滞后。其次,目前我国所推行的长期照护管理模式完善度比较差,甚至还存在制度障碍等问题,其所设定的管理标准不够合理。
四、医养结合模式下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措施
1.实行精准化照护,创建多元化服务体系
需要编制出更具针对性的长期照护方案,遵守因人而异的基础性原则,尽可能地满足失能老人群体的各类医护需求,同时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这些老年人们进行心理以及精神上的疏导和沟通,不断地强化精神慰藉的有效度,找出需要重点关注的老年人,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关心和陪伴。另外,还需要加大对医养品质的重视程度,坚持以医为主导,尽可能地调节失能老人们的饮食搭配状况,结合个人的营养诉求等,推行相对应的训练模式,发挥出医养结合长期照护模式的积极效应[3]。
2.构建监管体系,高质量照护服务
建立良好的服务监管监督管理体系,利用企业管理制度使得其照护服务水平变得更高,制定出更为完整且合理的服务指标,创造出更为舒适且公平性较强的氛围,可以将第三方的评估机构引入到其中,也可以借助媒体等方面的力量,进一步地提高总体照护的水准。
3.健全医疗保险,提供救助
不断的完善医疗保险当中的内容,把照护训练所需要耗费的资金放置到其中,同时还需要适当的开通医保定点的资格。工作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和政府部门沟通,使得失能老人可以更为舒适地接受其医疗服务,将重心放置到长期护理保险的推广层面。需要及时地支付长期照顾失能老人的基础性费用,同时也需要满足其基本需求的资金供给,杜绝产生医疗资源浪费的问题。
总结:
医养结合背景下,分析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所存在的各类问题,结合当前我国失能老人的照护现状,需制定出合理的照护管理措施,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进程,不断地提高失能老人护理服务的水平,做好失能老人沟通等基础工作,为其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照护服务。
参考文献:
[1]邓莉莹,龚凤翔,李剑.社区基于老年综合评估开展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访视护理的需求与现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6):134-136.
[2]张先庚,张夏梦,刘林峰,等.养老机构老人对老年护理服务的需求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5):131-133.
[3]彭乔壮.社区康复干预对脑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29(13):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