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机械设备检修管理优化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中国电气工程学报》2020年5期   作者:廖洪
[导读] 为了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电厂机械设备的使用频率进一步增加
        廖洪
        新疆其亚铝电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  831799  
        摘要:为了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电厂机械设备的使用频率进一步增加,从而增加了机械设备故障的风险。分析了电厂机械设备的常见故障类型及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发电厂;机械设备;检修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工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各电厂的动力设备正朝着高参数、大容量的方向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动力机械设备的安全稳定性对电厂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1发电厂机械设备常见故障类型及检修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常见故障类型
        一般典型的发电厂故障类型较多,通过实际调查得出以下故障类型:一是失调故障。该故障是电厂机械设备中最常见的一种故障类型,故障的原因是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行,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零件接头容易松动。如果机械设备维修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就会导致接头间隙进一步扩大,使零部件不能有效配合,最终导致故障失调。第二,退化故障。退化故障也是电厂常见的故障类型之一。发电厂的设备长时间运行,压力较高,从而导致机械设备容易磨损。同时,电厂机械设备的长期运行不能及时维护保养,设备使用寿命过长,使磨损日益严重,最终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
        1.2设备检修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领导不重视实时状态维护。基于状态的维护是一种对设备和人员进行全面和动态管理和维护的标准,对于一些先进的维修管理技术,电厂领导重视程度较低,仅仅强调安全性,而忽视了科学性和经济性,使机械设备的维修缺乏理论指导。第二,人员的技术素质有待提高。高素质的维修人员是机械设备成功维修的关键。目前,机械设备维修人员尚未完全掌握维修所需的全部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部分文件整理规则不规范。第三,缺乏数据。对于机械设备的实时维护,需要相应的准确数据来支持。维修管理是对数据的管理,包括机械设备运行记录、维修历史记录和诊断数据等系统工程。而发电厂目前的机械设备,安装、维护的历史数据比较零散,对于同类型的设备部件缺乏可靠的统计。第四,维护系统需要改进。目前,发电厂检修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效益评价不利于发挥自身的积极性,记录与决策系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机械设备故障预测和数据共享的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发电厂机械设备检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检修管理制度比较落后,管理人员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许多电厂所采用的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在生产活动中,一些机械设备是按传统方式进行定期维护。机械设备一般在固定的时间检查和维修,不管设备是否在运行,维修的时间一般不会改变。其中一些设备没有出现故障,但是由于大修过程中的拆装造成设备的磨损,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由于一段时间内设备没有进行维修而是处于不良运行状态,运行状态因维修不足和设备损坏较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2机械设备检修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
        电气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对维修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技能要求高。只有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维修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才能保证机械、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全面、安全。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发电厂机械设备维修管理队伍的整体维修水平相对较低。维修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不能满足机械设备的维修要求,而且维修队伍中的维修人员较多,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关设备的专业维修知识。在维修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工作失误或疏忽,留下安全隐患,影响发电厂的经济效益。


        3发电厂机械设备检修管理优化措施
        3.1规范机械设备的检修管理程序
        为了提高电厂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水平,必须改变传统的维修管理模式,改进和创新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目前,我们采用的事后维修方式对机械设备的故障预防效果不好,而且对机械设备的定期维修方式容易导致机械设备过修或设备不维修而出现故障。因此,有必要规范设备维修管理,把机械设备维修作为关键工作,做好设备故障的预防工作,进一步降低机械设备故障的概率。此外,管理人员还应严格控制机械设备的维修过程。设备维修时间应根据设备故障情况和设备现状确定,以提高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尽可能降低维修成本,减少设备故障给电厂造成的经济损失。
        3.2健全机械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电厂机械设备数量众多,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最佳维修,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体系。一般来说,建立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体系应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建立一定的预测性维修管理体系。根据机械设备的分类制定详细的月度、季度、年度维护计划。根据电厂机械设备的主要特点,将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分为预防性维修和现场维修两大类。预防性维修是保证电厂、机械设备前瞻性维修的工作。现场维修是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时进行的被动维修。由此可见,预防性维护更为重要,是电厂机械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
        3.3提升人员专业技能
        电厂机械设备的有效运行需要专业的维修人员,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状况。机械设备的初始安装、调试和维护的全过程离不开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因此,要进一步细化操作过程,根据工作要求,严格控制工作质量,一旦发现,机械设备安全故障要及时解决,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同时,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加强员工对企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对于一线维修人员,电厂应加强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机械设备的关键点,使故障能够显而易见的暴露出来,并及时进行维修,不断优化电厂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对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维修管理人员能够顺利开展日常机械设备维修工作,应该对维修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教育,主要侧重于设备维修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相关专业技能,还可以招聘一些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技术水平和专业维修管理知识的人才,通过引进人才,丰富电厂维修管理队伍,提高整个维修管理队伍的维修水平。
        3.4加强机械设备监管力度
        电厂应加强对机械设备人员的监督以及相关制度的实施,及时了解、掌握不安全因素,获取可靠信息,这是电厂安全生产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加强监督工作,为生产程序的完整性、动态性、规范性加强监督,落实责任。
        3.5转变机械设备的检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在电厂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中,应不断改进和创新传统的维修管理方法,重视机械设备的状态和维修,以有效克服传统设备维修管理带来的问题,实现机械设备的全面维修,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性,从而保证电厂正常的生产运行活动,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
        4结语
        总之,为了保证电厂的安全运行,必须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必须重视改进和完善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的传统维修管理体制,加强机械设备的状态管理,减少设备故障给电厂造成的损失,培养和教育维修管理人员,提高维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促进电厂的发展。有关责任人员应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努力实现电厂的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
        参考文献:
        [1]渠红昌.发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9):130.
        [2]石建国,曲兆永.热电厂机械设备检修及维护问题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1):178.[3]冯伟.热电厂设备大修安全管控[J]现代职业安全,2015(6):81-85.
        [3]杨进红.发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分析[J].天津化工,2016,(04):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