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蓬波/李山西/张安强
身份证号码37050219861221****
37052319740217****
37098319890909****
【摘要】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在最近十来年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由于水利水电基础工程设计过程和内部结构以及能耗方式都不尽相同,所以需要加以细分成不同类别,然后按照各自既定的标准和类别来进行技术处理。本文就不良地基的处理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不良地基;处理技术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中技术难度更大,环节也更加复杂,对于技术的要求较高,想要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在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方面就应当多下功夫[1]。水利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不良地基的质量和性能,解决由不良地基引发的问题,如土质疏松、地基承载力下降、地基不规则沉降等问题。而水利工程中不良地基处理技术方法有多种,需要根据不良地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不良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合理的规划。因而,本文就对水利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以及混凝土回填解决强透水层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应用要点等内容进行探究。
1水利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探究
1.1淤泥、腐泥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
在地基结构当中若是有淤泥、腐泥等结构,就会出现土体结构松动、整体的稳定性不足等问题。针对这种不良地基,需要先将包含淤泥、腐泥的地基结构进行挖除,然后将符合地基结构的材料进行填充,形成新的符合标准地基质量的结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意识到:这种不良地基的稳定性较差,必须要将水利主坝坝基的泥土进行全面的移除。但是由于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土质含水量较大,移除施工难度因此增加。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先将泥土换成沙尘,然后再将剩余的泥土进行清理。其次,还可以往淤泥结构当中先填入石块,石块因自重可以逐渐沉入底部将淤泥挤出,从而实现对淤泥、腐泥的移除。在实际施工期间要注重速率控制,要保持排水的稳定性[2]。
1.2强透水层处理
以坝体为例,土坝坝基的砂、砾石和砂砾层由于其强的透水性,不仅增加了扬压力,强透水层是指在地基中含有大量的砾石、卵石或者是刚性坝基砂等,这样地基的透水性会比较强,因此,会导致在开挖过程中出现强透水层的渗透系数升高现象,进而出现管涌的现象,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出现强透水层的一般防渗处理主要措施如下:采用帷幕施工,降低水压,然后在坝前铺设混凝土或粘土延长渗水通道,帷幕灌浆可以降低坝前混凝土的渗透性,然后采用高压喷射灌浆进行同一次灌浆,从而形成防渗墙。同时,全体施工人员要重视促进从根本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不良地基的基本处理方法的重要性,施工人员的责任心由此产生。
1.3地基涌泉的处理技术
水利工程的地基结构若是出现涌泉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处理。这是由于涌泉会引发土质松散,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灌就无法顺利进行,浇灌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施工完成之后,混凝土结构也极容易出现渗漏的情况。针对地基涌泉问题的处理,是要将地基涌泉部位多余的水分进行有效的排除,然后将涌泉部位进行封堵。在实际地基涌泉处理期间,要先进行地基勘察,准确找到涌泉的具体位置,并应当观察涌泉的用水量大小。若是用水量大,可以先将石头填充进去。在开始混凝土灌注工作时,施工人员需要在抽水处利用混凝土封堵,做好定时处理工作。此外,还应当利用混凝土对地基表面进行彻底的封堵。还可以在涌泉洞口处安装阀门装置,以此来控制注入水量,避免涌泉引发其他问题。地基涌泉对于水利施工的不良影响较大,如果发现涌泉现象,必须要尽快采用适宜的处理技术进行解决,避免影响整体施工的质量和进度[3]。
1.4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对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土层中含有大量淤泥、淤泥质土和高压缩性土层的处理方法。这类土层的承载力和抗剪强度相对较低。在外压作用下,软土会出现软塑性或流塑性状态,对建筑物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相对较低,因此内部排水口将相对较差。随着外
力的增加,土层的抗剪强度将越来越低,软土层将越来越固化,从而提高抗剪承载力。主要措施如下:首先,可以更换软土地基。当软土地基厚度不大时,可以更换渗透性强、含水量低的材料,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其次,为了快速夯实软土地基,使软土地基中的多余水排出,需要压缩软土地基夯土层之间的间隙,促进软土层的固化。在软土上进行旋转喷射,使水泥与土壤在高压下紧密结合,增加软土密度,提高地基强度,防止地基渗漏。最后,对软土地基进行灌浆,提高地基强度。施工中应注意灌浆材料的选择,选用高强度、低收缩的材料。当填缝材料存在间隙时,应采用透水材料进行排水工作,加快软土地基的设置,防止冻胀。
2水利工程施工不良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要点
2.1地基情况分析
不同的地基类型适用的处理技术方式不同,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是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具体应用不良地基处理技术开展水利工程施工工作时,施工人员必须要具备对地基情况的分析能力。能够操作专业设备在施工开始之前进行地质结构的勘测工作,准确判断出地基结构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明确所需要使用的技术操作方法,以此来消除工作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4]。
2.2技术优化创新
基于我国施工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相关科技信息技术的优化研究工作逐渐深入,传统的不良地基处理技术也需要进行创新。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把各种技术操作方法的应用优势和不足整理出来,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来分析,研究出有效综合技术优势的新型操作方法。工作人员可以从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总结经验,以此来发挥出施工技术的实际使用价值,推动水利工程施工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不良地基处理的注意事项
在水利水电建设项目中,不良地基处理的时候,要对每一个不良地利工程建设效果。所以,需要在设计质量控制和提高设计质量控制额的工作水平中,健全设计质量的管控体系:①从可行性与内涵方面入手,高度重视精细化管理方式和全过程控制体系的运用,通过两者有效结合的方式,为农田水利农田灌溉渠道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确保设计过程能在可控范围内;②针对施工人员加大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开展专业培训活动的方式,把责任、激励体系落实到实处,确保相关人员能对农田水利农田灌溉渠道工程设计充分认识,并提高自身对设计工作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确保农田灌溉渠道的使用年限得到有效延长;③若是在发展期间,质量管控体系出现落实趋势,就需要为农田灌溉渠道工程的设计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专业人才队伍方面的支撑,从而降低因质量问题出现,对设计工作造成的影响,促使灌溉渠道能在农田水利工程中,保持良好的功能特性[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业中,地基基础的稳固和安全对工程质量举足轻重,不良的地基基础会给水利水电工程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稍有不慎,整个工程有可能毁于一旦。造成不良地基基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良地基基础出现的规模、位置等状况也各有不同。因此,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的选址,工程建设的相关技术人员要认真考察施工区域的地质地貌环境状况,分析会造成不良地基基础的各种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海涛,胡硕鹏.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J].居舍,2019(27):3.
[2]朱君辉.不良地基对水利水电项目建设的影响及处理策略[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9):54.
[3]曾冬冬.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如何处理不良地基问题关键分析[J].居舍,2019(18):5+52.
[4]韩佳梅.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不良地基影响及处理方法[J].居舍,201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