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的应用 曾艳红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上   作者:曾艳红
[导读] 在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目前最看重的问题就是教育问题。在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抽象性突出,故学生理解十分困难。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西街小学 曾艳红

摘要:在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目前最看重的问题就是教育问题。在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抽象性突出,故学生理解十分困难。思维导图使用图像、符号、文字表示,能够紧密联系知识,形成属于学生的思维和知识框架。本文将以小学高段为例,分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思维导图应用思路。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高段教学
        前言:所谓的思维导图,就是将文字、图像结合到一起,完整表达知识,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可以创新与拓展学生思维。教师需要做好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工作,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使用思维导图预习知识
        (一)理论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任务与内容。可是很多教师只是单纯的布置了一些学习任务,没有为学生提供任何预习方法指导。结果就是学生误解了数学预习过程。学生只是简单的看了两遍书中的公式、例题,显然无法达到预习目标要求。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形成直观的知识理解,让学生了解学习顺序[1]。在思维导图中,主动学习,消化知识。这样学生就会有学习方向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常来说教师一般会组织学生用手工制作的方法制作思维导图,将最核心的内容在图纸的中央部位画出,随后不断扩散形成分支脉络,将小节内容填写其中。此时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脑海中形成知识框架。随后学生开始填写关键词,用自己的理解标记、补充思维导图[2]。
        (二)案例分析
        教师在教学《分数加减法》的时候,可以提前让学生自己预习,绘制思维导图,通过这个过程把握与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此时学生就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缕清学习思路。课堂学习中,教师组织学生标记思维导图,带着问题学习知识,提高课堂学习质量。结束课堂教学以后,教师检查学生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遇到的各种障碍,标记出难重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使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思维活力
        (一)理论分析
        教学的时候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做记录,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思维不断完善,并将自己思考得到的内容联系实际,在图画中绘制出来。这样学生阅读思维导图的时候,就能够快速得出教师讲解的内容,以此为基础不断探索,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麻烦和矛盾。
        (二)案例分析
        如学习《分数除法》的时候,教师教学前,组织学生先行自己预习。第二天课堂上,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预习结果按照教师讲解知识的顺序,不断健全和完善思维导图,解决自己预习时候的问题。



        除此之外结束课堂学习以后,教师需要引导,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巩固知识,结合思维导图思路重新复习一遍知识。图画的直观性很强,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画面的回忆。知识巩固中,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中添加自己的创意。这样学生除了可以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够不断延伸和拓展知识。最后教师让学生用水彩笔上色,让思维导图脉络更加清晰,这对今后的查询资料有非常好的帮助效果。
        三、使用思维导图提高复习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考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考试检验学生当前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帮助教师重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直观度。学生复习中如果对知识的联系与理解掌握不深刻,就会陷入知识混淆问题,影响复习质量和效率。所以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直观化知识,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在学习中形成更清晰化的思路,提高问题复习效果。
        (一)复习绘图
        课前学习中,学生有必要单独罗列单元知识内容,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按照自己的理解,缕清定理、概念的差异、联系。使用关键词制作思维导图。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区别非常明显。学生学习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表现大有不同。所以此时的思维导图差异非常显著。
        (二)小组合作绘图
        毕竟个体能力有限,学生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会受到自己思维限制影响,无法体现的足够全面。能够联想与回忆的内容、知识相对来说不多,甚至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状况。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一起制作思维导图。从思维内容和导图形式两个角度切入,整合所有人的意见,最后不断完善和修正思维导图。
        (三)汇报展示绘图
        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当做案例展示,让其他学生评价思维导图的制作优点和问题,让其他同学进行深化与补充。考虑到小学生思维能力有限,所以此时教师的点拨主要作用在于用新知融合以及知识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知识网络,为后期学习提供参考与支持。此时所有知识都能够联系到一起,不再独立。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按照知识模块分类复习,让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形成清晰的逻辑框架。
        结语:小学数学教育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重视对思维导图的灵活使用,让学生形成清晰的逻辑和思维。复习环节,只需要简单的翻阅导图,就能够形成知识理解。不仅节约了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雷曦.浅谈小学数学高学段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181.
[2]黄善英.试论小学数学高年段如何引导学生思维[J].求知导刊,2020(07):19-20.
[3]张家梅.基于新课改的小学高段数学高效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0(02):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