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农牧区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上   作者:许定国
[导读] 语文教学的基础与核心是阅读教学,教师应该结合丰富多样的文学素材指导学生探究其中的内涵与深意,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

青海省乌兰县第一中学  许定国   817199

摘要:语文教学的基础与核心是阅读教学,教师应该结合丰富多样的文学素材指导学生探究其中的内涵与深意,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新课程背景下农牧区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教师应该结合新课程背景的内涵,根据农牧区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状况,通过确定阅读目标、把握主体特性、指导阅读方法、评价阅读成果等策略教学,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阅读,积累更多文化资源,拓展文化视野,培养文化内涵,提升自主阅读能力,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农牧区;新课程;自主阅读;主体性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内外文学作品,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等资源自主、合作与探究阅读,在阅读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相互合作,发表看法与心得感悟,进行相关评价,同时提出问题。农牧区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来源以传统的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都有所差距,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农牧区的基本特点,利用有限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发挥农牧区的教育资源的优势和弥补农牧区教育资源的不足,从而更好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一、确定探究性阅读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应该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引入丰富的课外阅读素材,开展探究合作类型的阅读方式。教师应该结合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确定主要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目标,根据主要内容筛选和过滤针对性的阅读目标信息,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小组合作,更好地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师应该设置一些探究性的综合问题,以此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同时建立探究性阅读课题,利用互联网引入多种文本,并制作成多媒体电子课件与微视频,课堂上创设生动情境,指导学生比较阅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拓展学生阅读的思路,体会相同主题下不同作者的写作方式与思想内涵,为解答问题打好基础。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随着传统井田制的崩溃,在各国内部逐渐形成了封建经济,分封制的逐步瓦解导致新兴的封建基层形成,很多大国国君礼贤下士,尚学之风在民间兴起,很多普通士人得以有受教育的机会,代表着不同阶层的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先秦诸子百家的选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引入相关阅读素材,确定探究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阅读目标,根据代表性的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引入,结合资源制作电子课件与辅导微视频,指导学生对比阅读同一门派不同代表的作品,比如儒家代表《论语》、《孟子》、《荀子》等,通过对比阅读为探究性阅读打基础。
        二、把握探究性阅读主体特性
        高中阅读探究性阅读主要遵循探究性、主体性、合作性的特性,教师应该以这些特性为基础,指导学生借助课外阅读素材进行探究性阅读,并注意把握学生主体的特性,将传统的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转为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这种方式需要结合学案与微视频展开。



        例如,在课外探究性阅读指导中,教师应该努力建设一种师生平等和民主的关系,着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发散思维和综合探究的习惯,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对于学生的应答及时地给予正面反馈,多鼓舞和激励学生。教师应该组织多样的探究性阅读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材料,比如微视频与电子学案,结合这些内容让学生解答问题。在儒家著作的探究性阅读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儒家的主要思想有哪些?孟子和荀子的思想有何不同?儒家思想在当代的体现有哪些?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三、指导探究性阅读相关方法
        阅读方法对于探究性阅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利用良好的阅读方法能够快速地获取课外文本的主要信息,并可以通过反复地多次阅读和对比阅读等更好地认知、理解和掌握阅读素材中的主要内容与思想内涵,获得相关的心得感悟。教师可以结合课外阅读内容、阅读目标和相关问题,运用电子课件与微视频指导学生探究性阅读方法,同时还可以结合新媒体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对于“探究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阅读目标,一般需要引入《老子》、《庄子》、《列子》道家思想代表作,引入《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思想代表作,引入《墨子》墨家思想代表作,引入《韩非子》法家思想代表作,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诸子进行探究。探究儒家思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阅读儒家代表作的引言,并根据目录自主思考其中内涵,再选择感兴趣的篇目选读,从而初步了解不同作品的主要内容;之后进行整体系统性阅读,试着先读原文,根据古文知识翻译,再对照注释和翻译阅读,初步感知其主要思想;最后将不同作品进行对比阅读,思考不同任人物对于同一问题的论述,感悟所表达的相关思想,并将阅读成果记录在笔记本上。
        四、评价探究性阅读相关成果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先独立阅读、后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探究性阅读,为学生留下一段时间后,可以让小组代表展示本组的探究性阅读成果,并根据这些成果进行评价,并列出参考性的问题答案,让学生对照自己的阅读成果进行完善。
        例如,对于上述的阅读主题,学生通过探究性阅读,了解了儒家思想在经孔子创立,以及经过孟子、荀子等人的不断完善,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历经风雨,但是经过自我调整和适应社会时代变化,仍然焕发生机,不同人物的代表性思想不同,比如孔子的“仁,礼”,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与性善论,荀子的“礼乐”、人定胜天、性恶论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展示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并加入一些补充性的内容,更好落实探究性阅读的成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农牧区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农牧区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状况,结合探究性阅读内涵和引入课外阅读文本,先确定探究性阅读教学目标,之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并适时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和评价学生阅读成果,从而提升课外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陶庆华, 邓庆.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J]. 课外语文(教研版), 2017, 000(007):106.
[2]胡婉蓉. 新课程背景下农牧区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7, 000(029):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