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敲》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上   作者:黄雅莉
[导读] 九册语文《推敲》一课写了唐朝诗人贾岛为了斟酌《题李凝幽居》诗中是用“推”好还是“敲”好,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确定用“敲”字,后来,人们就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小学  黄雅莉

         九册语文《推敲》一课写了唐朝诗人贾岛为了斟酌《题李凝幽居》诗中是用“推”好还是“敲”好,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确定用“敲”字,后来,人们就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贾岛苦苦吟咏,专心推敲的诗人形象。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如何在课堂上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我在《推敲》一课中是这样设计的。
        片断一:在情节梳理中推敲
        师:这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这是一个感人之深的传奇故事。如果把这个故事拍成电视连续剧,可以拍几集?
        生:拍三集为宜,第一集访友留诗、第二集骑驴斟酌、第三集路遇知音。
        生:拍四集也可,第一集访友、第二集斟酌、第三集误闯、第四集“敲“好。
        生:拍五集也行,第一集留诗会友、第二集吟哦推敲、第三集痴迷误闯、第四集韩愈指点、第五集换“推”为“敲”。
        师:在短暂的时间内,就起了这些好听的名字.现在请你们说说在起名时是怎么想的?
        生:起名字要依据课文情节。     生:情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连贯。
        生:每个标题的字数要力求相等。  生:名字中的文字要精炼、优美。
      经小组讨论,大家想把它拍成四集,每集7个字。即:(1)访友不遇留诗句;(2)痴迷推敲难取舍;(3)误闯朝廷仪仗队;(3)韩愈指点成佳话。
      借拍电视剧,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引导学生找重点段落,编写小标题。注重引导学生谈自己独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善于推敲的习惯和技能。
        片断二:在人物感悟中推敲
        师:要提高电视剧收视率,关键是把握好人物形象,塑造好主人公。课文的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贾岛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通过平淡的语言文字、通过贾岛的一言一行来反映的。需要我们带着一双慧眼去感悟、去发现。那么故事中的主角贾岛是什么样的人呢?请带着这一问题读读课文。
        生:(边读、边画、边议、边注)
        生:(①有耐心的贾岛;②一丝不苟的贾岛;③懂礼貌的贾岛;④精益求精的贾岛;⑤追求完美的贾岛;⑥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贾岛……)
        师:历史上的贾岛究竟是怎样的人呢?请看他的生平介绍(略)
        师:看了贾岛的生平,你对他又有哪些新的感受呢?
        生:贾岛是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的人。
        生:贾岛虽然家境贫寒,但他有一颗雄心壮志。
        师:你们看他有一个雅号,叫“苦吟诗人”。为什么?
        生:贾岛以他对诗的执着追求,以他严谨的创作精神,以他苦思苦吟的实践,锤炼出许多精品。
        投影出示: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师:(自由读—配乐二胡曲《听松》读—齐声读)这首五绝意思是说,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后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你们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同学们,你们说,他流出的是什么泪啊?
        生:这是辛酸的泪。生:这是兴奋的泪。生:这是激动的泪.生:这是自豪的泪。生:这是幸福的泪。
        师:是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事业的成功,不下一番苦功怎能行呢?这就是贾岛,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贾岛。
        师:要使该故事拍摄得惟妙惟肖,还有一个配角也很重要,他就是——    生:韩愈。
        师:故事中的韩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他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        生:他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生:他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        生: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师:我们来读一读韩愈说的话,仔细体会一下“敲”字好在哪里?
        生:用“敲”字有三点好处:一是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更能衬托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
        师:家境贫寒的诗人贾岛和博学多才的韩愈在长安城见面了,尽管家境不同,地位悬殊,但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演绎了一段文坛千古佳话。
        围绕“什么样的贾岛?”,借助读、画、注、说等学法,揣摩人物特点,感悟人物品格,培养学生认真推敲,精心提炼的学习态度。
        片断三:在拓展训练中推敲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投影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生:“绿”。
        师: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哪些字呢?
        生:春风又到江南岸                  生:春风又过江南岸
        生:春风又入江南岸                  生:春风又满江南岸
        师:诗人为什么舍弃“到、过、入、满”这些字,最后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生:“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生:“绿”字写出了春风的神奇,她就像一位魔术师,把春天一下就唤醒了。
        师:大家品评得很有滋味。请大家再看一句宋词——括号中可以填哪些字呢?
        投影出示:红杏枝头春意( )
        生:红杏枝头春意浓       生:红杏枝头春意满            生:红杏枝头春意染
        师:你们填的应该都还不错。词人究竟用的是什么字呢?    投影出示:红杏枝头春意( 闹 )
        师:词人为什么用闹呢?用闹好在哪里呢?你仿佛看到、听到了什么?
        生:透过这个闹字,我仿佛看到枝头上红杏开得很鲜艳,他们仿佛在比谁最美丽,谁最漂亮。
        生:我仿佛看到树上红杏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生:“闹”字不仅写出红杏的多,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师:“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我好象听到了蜜蜂“嗡嗡”的声音。
        生:我仿佛听到花儿——“我在开花!”它们在笑。“看我多艳!”它们嚷嚷。
        这节课本着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把握,对教材教学价值的捕捉,对学生发展方向的引导.以编导电视连续剧为线索,以感悟课文为载体,以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为根本,将“推敲”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千方百计地让所有的学生真情体验,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魅力。
      课堂上精彩的回答声仍在继续,我被学生精彩的发言所感动了,竟然没有听到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起。一节课结束了,却不能停止我对教学的“推敲”。在反思这节课的同时,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是要关注所有的学生,真正的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提升他们的语言素养,也让自己成为一名“推敲”型的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