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地区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上   作者: 陈霞
[导读] 彝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使其形成利用汉语交际的能力和习惯,并在不断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实现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的逐步提升,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民族重点寄宿制小学  陈霞   616150

摘要:彝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使其形成利用汉语交际的能力和习惯,并在不断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实现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的逐步提升,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引言:小学生由于年龄等因素的限制,在课堂学习中较难长时间的集中精力听讲,使得语文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彝族地区语文教育改革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要注重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利用科学合理的课堂设计和内容选择,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帮助小学生由被动接受语文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和领悟语文知识的真谛。
       一、彝族地区语文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
        在新的教育环境中,新课标倡导转变传统单一课本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帮助小学生树立自动探索和研究的意识,在获得语文基础性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更多基本技能.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由于教师考核一刀切,也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学习任务太多太重,使得部分教师固守传统,在课堂中在课堂中仍以教材知识讲授和传递为主,针对考试的重点对学生展开反复的训练。这种僵化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学模式使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丧失,造成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降低,影响整个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民族语言特点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简单化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具有自已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往往都有其自身的语言特色,这是该少数民族的特色优势,但也是学习汉语普通话的障碍.由于彝族地域学生使用的母语不是汉语,在学习中又受到学习条件的制约,致致使部分学生基础表达能力得不到有效练习,语言综合能力发展受限.观察发现很多有自己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都与汉族学生普遍存在差距.
       二、彝族地区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一)深入理解语文教材,课程安排应注重地域性及民族性
        凉山州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其语言环境、民族传统等各方面与以汉语为主要语言的学生群体有很大的不同。而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其语文教育的特殊性。随着少数民族教育的不断发展,重心也在不断的转变。从最初的以少数民族接受主流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帮助少数民族更好的融入社会,逐渐转变为侧重于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其文化的独特性和历史性,开始形成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即在凉山地区采用彝汉双语教学的方式开展教育。这一政策被纳入当地的教育发展规划,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完善。为了提高凉山州语文教育的水平,一方面开展彝汉双语教学,另一方面,关于少数民族特有的教材编译也在不断探索中。



        (二)注重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
        凉山州语文教育问题存在的必然性决定了其语文教育变革应多管齐下,重要的是主观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彝族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由于彝语与汉语组织语言的语序不同,进一步为汉语语言文字的理解与学习提升了难度.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对学习内容和知识的“建构”.从文化积淀,教学氛围及语言环境等方面来说,彝族学生与以汉语为母语的其它民族不同,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学习,通过更多的实践机会来纠正自己的汉语表达缺陷。目前双语教育的两类模式是凉山州地区的主要教育模式,而任何模式的使用都必须以学生为本。因此我们必须创建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让学生得到发展、教师得到发展,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在民族中小学逐步形成少数民族语和汉语教学的课程体系。要把‘双语’教学教材建设列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予以重点保障。国家对“双语”教学的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重点扶持。要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文接受教育的权利,加强民族文字教材建设;编译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文字教材,不断提高教材的编译质量。要把民族文字教材建设所需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资助民族文字教材的编译、审定和出版,确保民族文字教材的足额供应。”32无论是开展彝汉双语教学也好进行少数民族特有的教材编译也好,随着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的加深,教育部统编教材的受众也越来越广泛。现阶段,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更加注意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以及课程内容的安排及侧重更具有民族性与地域性。
       (三)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提高阅读能力
        近年来“合作探究”式学习已越来越被重视。互帮互助,乐于奉献和分享是我们中华民族所一贯倡导和践行的生活准则。在实践教学中,虽然提高阅读能力的方式方法层出不穷,但是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效果显著。比如,教师根据教学实践对班里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成几个档次,让不同档次的学生从新排列组合,构建出的几个学习小组。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平均实力相差不多。教师可以通过评比竞赛来激发各小组的学习动力,强化其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在讲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在讲完生字等基础知识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阅读,每个小组将这篇课文的段落平均分给每个组员,实施评分机制,在一个小组读完后,其他小组给予评分,评分标准为一到十分。这样每个小组读完后,教师将分数汇总,评比出最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并让该小组起来发言分享阅读经验。通过构建学习小组,可促进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借鉴与学习,并肩前进。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往往就是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有着较强的规律性,在教学进程中要充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充分参与到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提高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火兴龙.浅谈小水额高效课堂教学的优势[J].内蒙古教育,2019(35):24-25.
[2]郭学博.小学语文教学之高效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9(30):33-34.
[3]林欣.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对策研究[D].某省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