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技巧浅谈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上   作者:赵程明
[导读]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立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准确有效地确定信息,有力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灵活地创造性地利用信息、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科学的阅读技巧,发展学生的阅读潜能,让学生爱上阅读,乐于阅读。

勉县陕硬九年制学校   赵程明

内容摘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立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准确有效地确定信息,有力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灵活地创造性地利用信息、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科学的阅读技巧,发展学生的阅读潜能,让学生爱上阅读,乐于阅读。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技巧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各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课堂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交互式电子白板、投影仪等多媒体大量的应用于课堂,改善了课堂结构,改进了教学方法,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课堂效果。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快捷、便利、形象、直观、高效的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推崇和喜爱。但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内容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效果则成了我们每一位教师当前需要研究和钻研对象。今天我就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技巧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他们通向大千世界的桥梁”,是学生获取知识认识外部世界的主渠道。如果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自我阅读的条件,教会他们阅读技巧,并辅以正确引导,及时帮助,那么学生的知识含量会越来越充盈,主动探究知识的钻研精神和创造能力将会像火山爆发一样喷薄而出。语文阅读教学,有它基本的内涵和目标,无论在怎样的教学形态下,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一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分析评价文章和交流对文章的看法。而这些语文能力的形成,往往必须借助适当的练习。在非信息技术环境下,这些环节,都是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出现的,它们虽然也可以使学生受到一定的训练,但相对来说,训练面较窄,效率较低。比如阅读资料,在传统形式的教学中,除课本外,我们可以让学生去借一些书或去买一些书,但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都不太可能实现。而信息技术的存储功能和庞大的网络体系,能很好的弥补这一不足。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技巧
        1.课前收集资料,辅助阅读。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比如像历史题材的课文,由于受时空的限制,与当代小学生的距离太远,学生学习这一类课文,理解上有不少困难。借助媒体,教师可以预先布置学生在网上搜集资料进行阅读。借此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从而拉近课文内容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正确深入的理解。
        如苏教版语文第十册课本中的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记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枪杀自己最喜爱的坐骑及所有牲口为战士们充饥的故事。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与现在生活幸福的小学生之间的距离太大了。为了让学生了解当时红军的艰难行军以及红军战士对革命的忠贞不渝的崇高精神,课前我从网上搜集来相关资料,在课前分发给学生,并鼓励学生自己到网上去搜索与“彭德怀” 相关的内容进行阅读,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彭德怀其人。这就是所谓的“前理解”,对于课文中的未知领域,需要提前充实。因为学生已有的经验将会影响到“文本对话”的进行,对于一段学生不理解的文字,往往学生会加上自己的经验来理解。因此阅读对话前,教师要充分利用资源,努力帮助学生充实“前理解”。 
         2.课中利用图片、视频,加深阅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中的图片、视频资源的运用使原本抽象的教育信息直观传递到学生的大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能快速地实现信息的交流,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阅读欲望。
        如: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文,描写了颐和园以说明文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颐和园蔚为壮观的美妙景象。这篇说明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颐和园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作者的写作特点和颐和园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为此,我从网上搜集了一些颐和园风景区的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尽情享受,细细品味。看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学生再结合课文细细品味。此时再让学生读课文中的词句,谈自己的阅读体会,他们的交流非常热烈,对颐和园美景及作者的写作特点就有了深入的认识。
        3.课后链接网页,延伸阅读。课文的选文从来都不是孤零零地存在于教材体系中的,编者们也从未要求教者、学生就课文去解读课文,感悟文本,而要适当补充阅读材料,对文本资源合理链接。
        课程标准中也提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为此我们要十分注意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开放式学习格局。 在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以后我们可以围绕文章的主题,按照线性路径开展拓展阅读,如在在教学完《莫高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或提供几个相关的网站,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浏览查阅更多和莫高窟相关的知识。这样很大地拓展了学生的阅读时空。把课堂向课外延伸,让教学与生活链接。
        也可以进行非线形路径的主题式阅读。如学习了第十册《第一次抱母亲》等一组亲情类课文后,可寻找多篇内容、结构、写法等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输入计算机,并配上相应的读后思考题,练习题,供学生阅读练习。让学生在举一反三的阅读中,掌握方法,培养能力。
        4.运用网络对话,交流阅读。(1)利用互联网及时交流.作为一种即时的通讯工具,互联网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它不仅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文字、语音的交流,还可以进行视频交流。在日常教学中,虽然学生可以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内容与他人进行交流,但往往不及时,而且交流的面窄。利用网络环境,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即时、同话题、聊天式的讨论、交流……老师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发言,进行个别化的指导与点拨。
       (2)利用信息技术、校园网在线交流。网络是以文字为主的界面,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彼此交流的空间.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注册用户,然后就某一问题发布信息或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利用网络论坛对老师推荐的阅读内容,或某本书或某篇文章展开讨论。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广大的交流平台。当学生阅读文章后,愿意把自己的读后感受写下来,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到校园网上交流、发表,利用网络发表学生的作文,不必经过主编的审定、筛选、淘汰,学生有了广阔的交流和展示的舞台,更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必将激发他们阅读与写作的热情。也可以在其他的语文学习网上交流、发表。
【参考】
1.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信息技术》 2003.1
2.陈绪常 龚明斌 《多媒体设计与运用艺术》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3.谢立清 《浅谈计算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越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