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李玉山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上   作者:李玉山
[导读]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温店镇海尔希望小学   李玉山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它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思维性和逻辑推理性,因此,在很多人的心中,它是门既枯燥又难学的学科。那么怎样让学生对逻辑性强而又抽像的数学课感兴趣,让学生把“ 要我学数学”的思想转化为“我要学数学”的理念,并爱好数学,通过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应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应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眼里,数学将会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四大教学目标之一。《标准》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优化教学内容,尽量把那些与新知识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地学习数学。因此,我们强调数学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就是把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引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经验、教材的内容特点等加以选择。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性格特点中依然具有明显的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特点的存在使得他们在新鲜的事物上只能保持一时的兴趣。这种定力的不持久性,很难让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上保持长久的动力。作为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直接因素,师生之间关系的正确建立,能够帮助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具体的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方面,坚持平等的原则。在新课程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的地位也不再只是课堂的管理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就是说,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明确学生的需求.并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让学生能够成为数学学习中的主人。另外,教师还应当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进入更为深层次的数学学习当中。另方面,坚持和谐的原则。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倡导之下,师生之间的关系更接近于朋友关系。这种关系形式之下,教师能够更加方便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轻松的环境。因此,教师应当走进学生中间,以与学生平等的角色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在学习中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而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之下,学生的学习能够更加的自由化,而且师生之间的有效的情感互动,又能够让学生从心底发出对教师的喜爱,最终对其所教授的科目一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注重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注重课堂导入
        “好得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人,是贯通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合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导人应该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如《可能性》的导人,通过师生一起玩数字转盘游戏,转盘上平均分成10份,分别写有数字1~10,提出游戏规则:转到奇数学生获胜,转到偶数老师获胜.先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了什么? 1~10这10个数字中,奇数有5个,偶数也有5个,奇数的可能性和偶数的可能性一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欲望。
        2.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助,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小组讨论、游戏、辩论、合作解决问题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交往活动,可以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和理解别人的看法,促使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观点,从而活跃思维,拓宽思路,激发创新的热情。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等社会性品质,并可使学生在相互帮助、赞赏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分享到成功的喜悦,有助于个体成长并焕发生命力。
        四:巧设课堂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拘泥于教材,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展开联想,开拓学生的思路,启发他们探求多种多样的解答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例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节后,有这样一道巩固“倒数的意义”习题: 3/4X ( ) =() X4/7=5/6X( )=1。 课上我对此题稍加改动,去掉了最后一个等号,使之变成3/4X( )=()X4/7=5/6X ()。这样一改,启发了学生运用转化、迁移的方法,灵活地运用所学过的多种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同一个问题,更有效的训练学生发散性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题目一出现,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学生积极性一个赛过一个。 他们迫不及待地说:“ 老师,我在每个括号里都填0”“老师,我让每个因数的积等于1”“我想让它们的积等于2.5”“让他们的积等于1/2,让他们的积等于多少都可以。”
        总之,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之上,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最为关键的内容。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轻松而活泼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爱上数学的学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