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的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上   作者:卢军
[导读]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必备的思维能力,它是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的综合体,假如缺乏该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解题技巧的讲授,数学教学就会陷入盲目教学的局限中。

湖南省宁乡市坝塘镇南田坪初级中学   卢军   410628  
          
摘要: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必备的思维能力,它是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的综合体,假如缺乏该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解题技巧的讲授,数学教学就会陷入盲目教学的局限中。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数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针对性教学;自主学习;质疑精神;问题意识
        一、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学也要顺应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数学学习的众多环节中,都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尤其是课堂教学环节,更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来丰富学生知识理论储备,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精神塑造能够对其产生终身的影响。数学思维会伴随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而且一些概念性原理、法则、定理、学习精神和好的学习方法都能促进学习迁移的产生,能够指导学生快速找到问题解决方案,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他们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巧的讲解,在教学中,总是习惯将知识大篇幅地讲解给学生听,并通过一道道例题来讲解某个概念,意图让学生通过例题讲解来加深理解,学会应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作用没有尽情得到发挥,基本是教师讲解为主,教师甚至不是引导而是直接给出了方法,未能让学生充分思考,也没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养成。
        (一)了解学生的思维特征以便展开针对性教学
        初中学生处于一个思维发展和身心发育的过渡阶段,大部分学生的身体都是从初中开始迅猛发育,并逐渐定型,而这一时期也是学生发展思维的重点时期。由于处于过渡阶段,学生的思维活动比较活跃,也没有完善成熟,还有很多发展空间。所以在实际思维培养工作中,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征,以便展开针对性教学。初中学生一共有三个思维特征,第一点就是思维的不成熟性。初中生的身心发育都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但并没有发育成熟,基于这种特点,初中生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其实没有完整的思维模式,在解决问题时或者看待事物时,总是喜欢用感性思维去思考问题,缺乏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第二点是思维的灵活性,正是因为学生思维不成熟,没有产生定型,所以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他们才会有更加灵活的特点,不拘泥于某一个定论中,针对这一点,教师就可以培养学生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三点是可塑性强,这一点其实是由前两点决定的,正是由于学生的思维不成熟,还没有形成思维定式,所以才更容易转变,接受新的思维模式。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应用各种思维方式,逐渐形成灵活的思维能力,而不是思维定式。当然这些特点并不是所有学生的共性,而是一般特性,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一般特性就将培养方法推及每一个人身上。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是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特点,将学生的共性点与个性点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二)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敢于质疑的学习精神
        学生要想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就需要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敢于质疑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定的空间中,也不能扼杀学生的独立思考特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保障学生发言质疑的权利,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质疑、乐于质疑,并在质疑中不断进行思考,获得积累,最终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往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对所有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生怕因为自己的遗漏,让学生丢掉某一块知识,这种模式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需要自己来指导,而不能独立完成,或者不放心学生去独立思考。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灌输式和取代式的教学模式,灌输的是知识,而不是思维,教师自己亲力亲为,而不是学生自主思考。很明显,长此以往,这种做法只会浇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缩减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是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师应该迅速转变自己的观念,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将灌输式转变为引导式,将取代式转变为适度放开式,给学生留出必要的思考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让学生试着自己多解决一些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构建合适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形成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创设开放的数学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提出数学问题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敢于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教师要积极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善于接受和解释学生不同的想法和问题,让学生把教师作为共同的学习者、知识的探索者。要善于抓住数学知识的生活情境,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在数学与生活的碰撞中激起学生的数学问题。比如在讲“二次函数”时,可创设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在上体育课掷铅球时,你知道自己每次把铅球掷了多高、多远吗?有的同学很快量出了地面距离,但多高怎么去量?今天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你们就会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了。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生带着问题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小组讨论、查阅课本、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得出了方法。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又发现问题,这样循环往复,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结束语
        由于初中数学本身的特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阻碍,学生的兴趣很难提升上来。为了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多结合一些学生平时耳熟能详的生活事例,进行综合性讲解。这些事例可以是非常实际的,也可以是充满趣味的,通过结合,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增强,知识理解也更加容易,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进一步增强,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董莉.试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青海教育,2019(9).
[2]吴晓莉.初中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14.
[3]王焱.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分析[J].中华少年,2016(27):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