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写作衔接祛蔽之必要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上   作者:范玉华
[导读] 在考虑到初高中作文衔接的基础上,教者《那张脸》为题进行高中第一次作文,意在感知学生作文的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去除学生的思维弊端提供一个契机。

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  范玉华  200233

【摘要】 在考虑到初高中作文衔接的基础上,教者《那张脸》为题进行高中第一次作文,意在感知学生作文的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去除学生的思维弊端提供一个契机。第一次作文后,就暴露问题和学生进行充分交流反馈指导后,进行了同题第二次作文,效果明显。由此,对于高一新生首要的就是要想法去除学生写作的固有套路及思维的弊端。
【关键词】 祛蔽  关注生活  真情实感
        案例缘由
        从初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衔接而言,高一上学期的作文一般而言是以记叙描写为主,随后在高一下学期逐渐转入议论说理为主。根据以往经验将会有大量的雷同素材以及以不变应万变的写作套路出现。不管是思维惰性,还是想呈现自己最佳的写作水平,学生会很自然地将初中娴熟于心的某些素材用出来,甚至将以往写过的作文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写出来。出于此考虑,有必要借助一些作文教学来祛蔽,来改变其自知或不自知的某些写作套路和思维陋习,而是以一种全新的更开阔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发现自我,去审视世界.于是我选择了《那张脸》作为高中首次写作的题目,该题目不存审题障碍,但估计会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撞“脸”,那张脸集中于家人、同学、老师之类的;二是脸面模糊,不可辨识区分。
        案例呈现
        为了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构思,也为了充分地了解学生写作的真实水平,在我任教的两个班级里,我分别给了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当堂写。我则以观察员的身份在讲台上观察。当听到要写作文,两个班的学生们很自然流露出不乐意的神态,但当我说出作文题,学生们又不经意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悦,似乎有些小确幸的感觉。除了三四位同学,其它同学都在一节课多点时间完成作文。
接下来我利用两天的时间对作文进行了逐篇批改以及分析整理。值得肯定的是,学生的语言大都比较流畅,结构比较完整,能考虑首尾呼应,能围绕那张脸展开多个故事或故事多阶段的叙述,并有意识进行情感的渲染。但存在的问题也印证了我之前的预估。他们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选材极为集中,严重“撞脸”,大都是写熟悉人的脸,尤其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为多,也有一部分写同学老师,只有极少数写到其他人的脸陌生人的脸。写熟悉人的脸,也集中在亲人因自己的情况而或喜或悲或关切或失望之类的脸,剧情雷同,少有个性。几篇较好的作文也恰恰是选材与众不同,如万同学写的是开面馆的女人的脸,董同学写自己作为志愿者来到阳光之家看到自闭儿童的笑脸。
        2.缺少对那一张脸的描写。文中虽提到甚至多次提到那一张脸,但这张脸到底是什么样并未有描写,于是这张脸就变成某某人的代称,只留下一个个“那张脸”这一空洞概念。
        3.对这张脸描写缺少变化,缺少个性,非常单一,往往以抽象的词语来代替脸的细致描写,如慈祥和蔼之类的。几篇写出人物在不同情境下变化的脸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如张同学写自己学古筝经历中父亲几次变化着的脸,王同学选了母亲三张具有代表性的相片,表现其脸的变化。



        4.思维受限,不够开阔。所有的同学都是实写某人的脸,没有同学有虚写尝试。比如说文学作品中的脸,历史古迹山川草木的脸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及时和学生做了交流反馈。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我发现的问题,而是针对以上几类问题各选了一些典型作品,或全文投影或局部投影,让学生评析,并以不断的追问形式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之所在,同时我加以梳理并以板书的形式将问题及典型案例加以呈现。学生听得非常仔细,在材料选择方面甚至有一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的感觉。随后,我让学生回去进行该题目的二次作文。
        案例反思
        以上几大问题的产生当然和学生们缺少生活体验有关,他们的生活圈子接触到的也就是家庭成员和老师同学。这决定了他们会不假思索驾轻就        熟地将他们作为写作对象。但除了生活体验外,难道就没有其他的途径吗?阅读、影视收看、社会实践不都是吗?这些东西都被屏蔽了。
        我们提倡关注生活,不仅仅是关注自己的生活,也包括他人的生活,不仅仅关注当下的生活,也关注过去的生活,也基于历史和当下思索未来的生活。鲁迅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如果仅仅局限于自己的生活圈子,思维当然打不开。
        我们也提倡要真情实感,但真情实感不等于自己一定要亲身参与,其实思维的参与更加重要。思接千载也能唤醒灵魂的参与,也能在古今人物、历史遗迹那一张张脸上看到历史变迁人生起伏。我们感受到环境的恶化,因为思维和情感的介入,也可以看到天地湖海之脸的变化。我们关注历史的发展,我们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那张饱经沧桑的脸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我们游山玩水饱览自然各种美景,或阳刚或阴柔,或险峻或雄浑,或清秀或粗犷,这一张张山水之脸也因为关注者情感的投入而鲜活起来。
       这些东西都在我们的身边,从未离开我们,因为你的忽略他们就隐形,也因为你的关注而顾盼生姿。当这些遮弊被扫除,我们的眼光顿时将敞亮起来。那一张张脸必将鲜活丰富起来。
        如何祛除这些遮蔽?教师应该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有些时候我们不少老师常常九斤老太般感慨,一代不如一代,也如祥林嫂般的抱怨,学生怎么就越来越不会写呢?客观而言,时代是变化的,一代学生有一代学生的特点,我们身上的一些特点如纪律性吃苦耐劳可能是现在学生所不可及,但他们对信息的摄入、对新鲜事物的学习接受则远超我们,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根据他们的时代特点去唤醒,去引导。比如说学生对网络竞技比较感兴趣,对NBA对五大联赛极其关注,对历史人物或文学人物偏爱有加,那么引导他们去写,自然可以写出些真实的东西。如一位胡同学,虽然是女生,却受家长影响,极其喜爱足球,受课堂启发,她第二次就写足球明星梅西的脸,写得十分精彩。
        就写作教学而言,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在低年级“技”的指导操练远不如“术”和“道”的引领重要。当学生蔽被祛除了,视野开阔了,有见识了,有思想了,他们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或者再适时以“技”的指导,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