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家传统文化在中学德育教育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上   作者: 陈雪娇
[导读] 价值观念属于社会意识层面,能够指导人的行为。生命是儒家文化所高度关注的一个方面,将儒家文化渗透于德育教育当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民族高级中学  陈雪娇

摘要:价值观念属于社会意识层面,能够指导人的行为。生命是儒家文化所高度关注的一个方面,将儒家文化渗透于德育教育当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以“立德树人”理念为导向,突出了在中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就儒家传统文化在中学德育教育的运用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儒家传统文化;中学德育教育;运用策略
        前言:心怀天下、为国立身是儒家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为教师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形成爱国意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儒家文化当中可以看出,其强调了道德修养的意义大于学习,为现代教师带来了更多启示。因此,中学德育教师应该积极寻找儒家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并开展合适的教育活动。
        一、立足儒家传统文化正确认识育人的意义
        教育旨在使教育对象,也就是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具体的内容是使学生成为具备德行的人。儒家文化认为人的一生并不应该一味追求在什么样的物质条件中度过,也不将希望放在来世,而是应该应该重视如何进行自我完善,提升修养,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价值。儒家文化认为人的层次是由其道德修养所决定的[1]。孔子对人进行了四个层次的分类,即小人、仁人、君子、圣人。仁人应该具备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等,通过接受教育能够形成仁、义、礼、智。如果不能达到,则需要查找原因,进行完善。从现代德育教育工作的角度来看,应该以“育人”为目标,使学生能知道如何做人,其基本的标准是具备良好的思想品格。只有能正确做人,才能进行学习和生活。因此,中学德育教师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将儒家文化中的观点作为要求学生的标准,培养学生形成仁、义、礼、智,使其成为“仁人”。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践行“立德树人”理念。
        二、落实因材施教理念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矛盾的一个鲜明特点是特殊性,这些特殊性的本质对于学生做出了相应的区分。立足于特殊性,从具体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才能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也能够有针对性的处理学生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孔子对于自己的学生具有较深的了解,他能够准确道出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智力层次,对于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够成为各型各色的人才。宋代的朱熹对《论语》的注解中提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才”[2]。这是“因材施教”这一理念的由来。在现代社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使得“因材施教”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特点。


在中学阶段,学生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对象。不同的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区别。每个学生的爱好、兴趣、性格、智力水平呈现出不同的层面,这就体现出其思想觉悟以及观念也出现高低差异。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中学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思想品德,选择与之相符合的方法。教师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学生才会“因教而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不仅侧重于教师的教,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学,才能促进学生的思想品格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以应用启发式教育传承儒家教育方法
        在我国,孔子是启发式教育的源头。孔子曾经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这句话中,“愤”指的是想明白却还没有完全明白的一种心理状态;“启”表示启发的意思,“不启”指的是学生很想弄明白,却还没有明白时,应该发挥启发的作用。“悱”指的是想要表达却说不出来的一种心理;“发”指的是达其辞[3]。由此可以看出,当学生面对一些问题,内心中非常着急想要知道答案,却又不知道从何入手时,嘴上特别想表达,但是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说起时,教师才应该对其给予启发,帮助其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才能发挥启发的意义。毛主席曾经大力提倡开展启发式教育,并从实际行动层面作出表率。中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思想观念趋于成熟的关键阶段,体现出较强的可塑性。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与教师的启发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此,高中德育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中,应该发挥自身的启发与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思想观念的提升与发展,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修养与良好的品德。
        结论:综上所述,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在中学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成为了一项新课题。因此,中学德育教师应该立足儒家传统文化正确认识育人的意义;落实因材施教理念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以应用启发式教育传承儒家教育方法。通过本文对儒家传统文化在中学德育教育的运用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提升中学德育教育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谢睿.微时代高中德育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J].林区教学,2020(06):12-14.
[2]陈广胜.“微网络”时代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华夏教师,2020(10):91-92.
[3]杨福宽.高中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华夏教师,2020(08):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