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言表达,提升语文素养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上   作者:泮崇福
[导读]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只重阅读理解,忽略语言的积累与运用,造成学生言语表达滞后的现象。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古城小学    泮崇福    317000
                                                             
[内容摘要]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只重阅读理解,忽略语言的积累与运用,造成学生言语表达滞后的现象。针对这一弊端,进行大量的理性思考,立足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这一学科的根本任务,让学生在感性化的阅读中“感言辨体”积累语言,学习文本的表达形式,然后进行体验性、模仿性、转换式等多种形式的表达,使学生形成言语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表达运用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出发,采用不同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理解、感受文本语言。这种融阅读吸收和语言表达为一炉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感知力、阅读理解力和阅读鉴赏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
       一、体验性表达
       1.艺术型体验
         (1)课本剧
       课本剧把戏剧艺术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读——思——编——演”课本剧,通过戏剧来表达自己的文化理想和内心意愿.在编演课本剧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能力。编演课本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产生艺术冲动,进入艺术状态,获得艺术体验,发展艺术才能,从而由模仿走向创造,由审美走向创美。
        (2)绘画
        语文课上,适当地让学生画一画,这是融观察、理解、表达、想象、操作于一体的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要想把图画得生动逼真,就得把课文读熟;要想把图画得活灵活现,就得把课文理解深透。画的过程,就是深化理解、积淀情感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它把枯燥的文字还原成鲜活的场景,使抽象的意义变成直观的表象。学生在“读文——想象——绘画——解说”的过程中,文字和图画相统一,心灵和美感“零距离”,通过线条、图形、色彩来再现课文所描写的形象,在解说中积累了语言。
        (3)配曲吟唱
        配曲吟唱把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读——思——配——吟”,通过用熟悉的旋律进行配词演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吟唱中,充分体验课文语言本身就蕴含着的音韵美、节奏美。
        此外,还可引导学生利用快板、相声等去体验文本的情节。
        2.生活型体验
        (1)采访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班级授课制的限制,学生不能充分地进行表达训练,而通过采访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使学生进行丰富的语言实践,让学生在接触到丰富生动的语言现象的同时,充分地表现自我,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
        (2)推销
        这是一个时尚的话题,推销能力是经济社会一项重要能力。对一些描写特产或说明性的文章,可以挖掘教材中推销活动因素,引导学生根据活动内容,确定所要推销产品及产品特点,模仿推销员的口吻开展模仿推销活动。活动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在推销过程中以诚信为本,要充分说明产品优点,不能夸大失实。
        (3)自我介绍
        不管是课文中的人还是物都可以是自我介绍的对象,自我介绍让学生走向课文中的人,走向课文中的物。要求学生融入人与物,实现角色转换。自我介绍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进行语言训练,积累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编广告词
        广告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好的广告词浓缩、独特。教材中有介绍优美的自然风光,有介绍各地的风土人情、物产的文章。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抓景物、物产的特点,编写广告词,在编写广告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5)撰写对联
        对联是汉语中表达最精炼结构最工整的一种语言形式,它言简意赅,对仗工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学生在编撰对联的过程中,学会了斟字酌句,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初学阶段,学写对联有一定的难度,但在教学时先运用重点词概括课文内容,再找重点词结构相同的词语,归类积累,打好铺垫,学生也是能学会的。
        二、模仿性表达
        1.直接模仿
        一些范型比较直观的,明显能使学生产生直接顿悟,大脑能直接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直接模仿。比如:积累结构相似的词语,照样子写句、造句等。学生在成功的模仿中,提高了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良性的发展。
        2.尝试模仿
        尝试模仿指的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能力和生活经验对新的语言学习内容自己独立去学习,探索出知识的特征和规律,在范型特征的启发中,让学生尝试模仿造句写段,扩写续编,在尝试中探索语言规律。
        3.创新模仿
        创造学告诉我们,发明创造是建立在对原型改造加工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掌握范型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照范型对课文中的语言内容进行重组加工,在重组加工中,不但强化对范型的掌握,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改换式表达
        1.句式转换
        在句子学习时,我们挑选教材中表达最有特色的典型句,将同一意思转换成多种句式来表达。如将主动句或陈述句改为把字句、被动句、感叹句、双重否定句,以及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表达,通过变换的练习,提高学生语言素养和思维的灵活性与变通性。
        2.表达顺序的转换
        (1)词序的转换
        依据语言法则,词语或词组按一定顺序排列组成句子,由于构句方法的多样性,相同的词语或词组变换顺序后可分别构成不同的句子。教学中,找准课文典型的范句后,让学生变换词序表达,如按时间、人物、地点、事情顺序写的句子,学生读懂以后,变换顺序可分别组成多种句子表达,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聚合思维,看看所变换的句子是否有歧义或发生质变,从中找出最佳的贴近愿意的变句,词序转换还可进行运用相同的词语、词组、排列出多种句子的练习,提高学生灵活地组句的能力,从中体会汉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2)句群、段、篇组合顺序的转换
        无论是句群、段落还是篇章,根据叙述的内容,围绕表达的中心,都有它们的结构形式,有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铺陈,有的按方位的顺序描绘,有的按时间的顺序记叙,还有的为了设置悬念先交代结果再叙述原因,采用倒叙的手法描写,种种不同结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谋段构篇的范型。当学生掌握了这些范型特征后,通过变序练习,既对课文的语言进行了内化积累,又强化了构段谋篇实践,以形成学生的言之有序的表达能力。
        3.表达方式的转换
        如《船过三峡》第2自然段语言精练,用了好多词语来描写,不仿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第3自然段平铺直叙,引导学生根据片断的内容用词语概括,不但内化了课本中的语言,还进行了口语训练。
        4.角色转换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披文入情,教师常常让学生选择课文中最使他们喜欢的角色,根据角色性格特点,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加上自己的创意,进行角色介绍、角色表演,以加深对课文角色情感的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废除繁琐的分析,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采用不同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理解感受文本语言,领悟课文语言的魅力及精妙的表达形式,以感受性阅读表达为基础,以体验性、模仿性、比较式、转换式表达为语言实践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积淀文本中的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海林.言语教学论 [M]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2]黄元虎.文本解读贵在找准支点[J] .教学月刊(小学版).2016(1.2)
[3]王一娴.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要不得[J] .小学语文教师.2017(04)
[4]秦斌.瞄准“语用”,细究读写联结点[J] .语文知识. 2017(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