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力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揭爱华
[导读] 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教学,要求要结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和各学科的特点,切实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江西抚州广昌县旴江镇中心小学 揭爱华  344900

【摘要】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教学,要求要结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和各学科的特点,切实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学科是小学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这一阶段的语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起着奠基性的关键作用。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落实常规的教学要求之外,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能力培养;具体策略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兴趣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内容,文字都很优美,也容易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对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以此为依托,创设学生喜欢或者是能够参与的情境,特别是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增强学生的感知认识,从而顺利地向抽象思维过渡。
        (二)鼓励质疑,调动学生思维
        发现问题才可能解决问题,所以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点之一就在于鼓励学生敢于去怀疑,提出不同的看法。当学生这样去学习时才能够说明学生在主动地思维和探究,这是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打破常规,拓宽创新思维新视野
        学生因为知识积累、认知角度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答案。但是,很多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总是试图去参照或者去死记某一个答案,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往往会越来越少,思想也越来越狭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开放性的问题,教师要给学生说明自己观点的机会,而不是着急给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思维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最终生成正确的认识。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尝试解疑,体现合作精神
        教师在设计好课堂教学流程后,可以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预习,对于一些基本问题学生是能够自己解决的。在课堂上,学生尝试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来做;教师发挥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即可。
       (二)角色转换尝试,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思维也容易被禁锢。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角色转换,让学生多参与,多尝试,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又锻炼了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
       (三)提供舞台,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进行展示自己、实践尝试的机会。特别是要利用好教材,对于那些学生容易理解和参与的学习内容,可事先安排学生在熟悉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排演,这样能够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形式,避免单一讲读法带来的枯燥感,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参与。
        三、学生适应时代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务必要转换思想
        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提升的,既需要学习知识,也需要提升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来说一定要跳出“应试教育”的狭隘认识,而是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实际出发来开展教学活动,要切实落实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敢于放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积极摸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以目标为导向,改革教学
        目标是旗帜、也是灯塔,语文教学也有自己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我们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段的课程标准。


新的课程标准是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这是我们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指南,特别是每一课的学习内容都有三维目标的要求,这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的,必须要在此基础上改变教师的教法,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法,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学生的成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养成。
        (三)重视实践,知行合一
        语文学科的很多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语文也是我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在生活中用语文能够深化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理解,体会语文学科的重要价值所在,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教育。所以,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在生活中实践中应用语文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实现知行合一的良好效果。
        四、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唤醒自主意识,引导主动参与
        教师的角色应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转变,转化为新时代语文教学的示范表演者、学生语言操练时的监督者、复习时的强化记忆者和巩固阶段的帮手。要本着学生实际出发,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自主参与条件,重视全体参与
        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鼓励学生全体参与。小学教育本身是一个人系统地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定要关注每一名学生,重视学生的全体参与,全面育人。
        (三)构建自主机制,放手自主学习
       法国著名教育家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实际上道出了新时代教育的内涵,那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学能力是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较强的自学能力可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掌握更多的知识。自学能力要从小培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建立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
        五、作文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是关注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的,但是从出发点来说,很多教师依然是站在应试教育的角度对学生提要求,这往往就导致了实际教学和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之间的相互脱离,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有效提升。
        (一)注重方法的引导
        写作是学生多种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例如如何学会去观察生活,收获有效的信息,如何对日常收集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以及如何用恰当、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等,这是需要教师在每一节语文课上进行细致的构思的,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才可能真正对学生有帮助,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要引导学生利用好范文的价值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的特点之一就是擅长模仿,我们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合理应用好范文,从而给学生写作能力提升提供助力。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范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从文章的结构、意境大的角度出发,来宏观上进行感悟。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如语言表达方式、用词等,这样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无疑会上升一个层次。
        结束语:总之,新时期教育的新变化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我们的核心任务。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标为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更好地服务学生的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米春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甘肃教育,2019(17).
[2]缪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上),2015(5).
[3]刘鑫.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