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质疑 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徐方
[导读] 新课改要求,文言文教学必须转变长久以来效率低下、教学方法简单的现状。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徐方

【摘要】新课改要求,文言文教学必须转变长久以来效率低下、教学方法简单的现状。以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为出发点,改进文言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际的文言文学习中逐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希望能够在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以《夸父逐日》为例,浅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质疑 探究  有效策略
       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首先就必须突破 “教师问,学生答”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将教师 “满堂问”的情况变为学生“主动质疑”和教师的“重点质疑”,从而形成动态的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聪明才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其次,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建构文言知识体系。因此,课堂上要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思考,缩短与文言文的心理距离,消除对古文字的恐惧感。现以《夸父逐日》为例,浅谈文言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课前预习,激发质疑精神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已经有所掌握,学习的方向也大致明确。但一些陌生的文言字词对于学生而言依旧有些难度.《山海经》一书对学生而言也比较陌生,因此,针对这一学习现状,笔者设计了相应的预习学案。笔者将班级学生分成实力均衡的 8 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明确组长及组员任务,组长负责组织组员自主学习,督促各组员完成预习学案。组长收集小组预习学案,上交老师。教师收集学生预习学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再次补充设计教学方案。
       针对《夸父逐日》一文,学生提出的有关字词句的疑问有;“ 走、北、道、弃” 等;有关内容的疑问有:“ 夸父为什么要逐日?”“ 夸父为什么弃其杖化为邓林?”等疑问。
       师:同学们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对重点文言词语提出了质疑,下面我们四人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探讨词语、句式,并正确译读短文。
       生(展示):词类活用   北饮大泽 (往北)  道渴而死  (在路上)
       古今异义   河  古义——黄河   今义——指一切河流
                      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人的最高需求是要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当学生在自主预习的时候产生了疑问,在和同学讨论答疑中品尝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就会产生自我实现的幸福感,于是会对让自己获得成功的文言产生了好感。让学生跳起来,自己去收获文言这一颗“果实”,就会让优等生增长了才干,使中等生培养了能力,给后进生带来自信。
        二、巧用比较阅读,培养探究意识
        夸父逐日,它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因此,笔者选取了《山海经?大荒北经》中类似描述夸父逐日的文言片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夸父的人生经历,让学生通过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不同,展开探究、讨论,进而让学生理解神话的特征和人物蕴含的精神品质。



        在与《山海经? 大荒北经》中“ 夸父不量力” 片段的自主比较阅读部分,学生也提出自己的阅读思考。比如:“ 同是出自于《山海经》,两篇短文中夸父的形象是不同的。” 也有学生提出“ 两篇短文的作者抱有的情感倾向不同,一个是肯定的,一个是否定的” 等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笔者完善了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就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采用小组互助的模式,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师:同学在预习单中提问,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要了解人物形象,就要从文本入手,让我们在比较阅读中,看看有怎样的发现?
        选文: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山海经? 大荒北经》
        课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 海外北经》
        生:我们小组发现它们结尾不同,课文的结尾为“ 弃其杖,化为邓林”,而选文则没有交代。
        师结合预习单学生的疑问——为什么夸父要弃其杖,化为邓林?
        生:邓林就是桃林,桃树可以结果,桃子能让后来之人不会渴死。
        师相机引入“ 弃” 的甲骨字形,及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弃,遗弃婴儿。字形表示双手推着箕筐将婴孩丢在有人过往的地方。
        师:夸父在“ 弃” 掉他的手杖的同时,也是寄托着希望的,希望别人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把“ 逐日” 进行到底,也就是完成整个人类所寄予给自己的梦想。(板书:献身精神、浪漫主义)
        生:“ 饮河”和“ 饮于河、渭” 的不同。黄河是我们国家的第二大河流,是世界第五大河流,而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
        师:为什么夸父能喝这么多水?
        生:他太口渴了。可见追日路途之遥远,可见他对追日的执着。同时这里也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板书:夸张)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了解了神话的特点:幻想、夸张、浪漫主义、探索、征服自然。同时,夸父的形象也在学生的心中慢慢树立了起来,认识了一位英勇无畏、坚持不懈、具有奉献精神的夸父。同时,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了解了神话的主要特点,也认识到夸父逐日这一神话故事的精神内涵。
        《新课标》提倡,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以学生课前质疑为前提,课堂探究为载体,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继魁 . 巧用提问,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孟福霞.浅议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祖国,2014,(08):3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